遊西勝記---淨土見聞:
(一)淨土勝境·就在堂西
石晉的時候,有一位姓張名抗的翰林學士,念了十萬遍大悲咒,求生西方淨土。
有一天,他因病臥在床上,只持誦佛號。他忽然告訴家人說:『西方淨土只在堂屋的西邊!阿彌陀佛坐在蓮花上,翁兒在蓮花池金沙的地上,拜佛、遊戲!
隔了好一陣子,唸佛的聲音一停,他也就往生了。
翁兒就是張抗的孫子,比張抗還早逝世。——《佛祖統紀》。
石晉的時候,有一位姓張名抗的翰林學士,念了十萬遍大悲咒,求生西方淨土。
有一天,他因病臥在床上,只持誦佛號。他忽然告訴家人說:『西方淨土只在堂屋的西邊!阿彌陀佛坐在蓮花上,翁兒在蓮花池金沙的地上,拜佛、遊戲!
隔了好一陣子,唸佛的聲音一停,他也就往生了。
翁兒就是張抗的孫子,比張抗還早逝世。——《佛祖統紀》。
(二)病篤唸佛·雨後現景
江庵南先生是安徽婺源人。晚年江易園居士勸他看淨土方面的經典,才開始生信和修行。他每天早晨,都率領兩位年幼的孫子誦經唸佛。
民國二十一年三月,他背後長了一個惡疽,他自己知道沒有起色了,所以唸佛特別懇切和賣力。雖然疾病很劇烈,但他不覺得痛苦。正當他病況最嚴重時,他親眼看見了西方極樂世界,並且立即寫信給江易園居士。他的信上說:『三月二十五日寅時(上午三至五時),下過雷雨後,天色像白天那麼明亮,西方極樂世界的真景忽然顯現了!我看到光明四射,其中有莊嚴的七寶,寶樹、寶塔:……無奇不有。阿彌陀佛坐在虛空中,命令我上去見他,……。因此我真的相信有極樂淨土。』
從此江先生唸佛更加勤快,他預先告訴家人:『我臨終時,你們不要哭!等我身體全部冷透了以後,才入殮!』
到了四月二十二日,江先生唸佛而逝。家人依照他的吩附,以唸佛的方式來辦理喪事。——《俞慧郁鈔集》。
(三)夢遊西方·親見金台
宋朝時,越國夫人王氏,是哲宗的從父荊王的妻子。
她自己不但專修淨土,晝夜無間;而且還教導妾婢,修行淨土法門。其中有一位小妾特別怠慢。夫人說:『不可因為你一個人破壞了我的規矩!』於是就把那位小妾趕走。那位小妾感到很後悔,於是發憤精進唸佛。
有一天,那位小妾告訴其他同伴說:『我要走了!。』當天晚上,她無疾而終,大家聞到異香滿室。
翌日,有位同伴稟告王夫人說:『我昨晚夢到剛過世的那一位小妾,叫我來向夫人致謝,承蒙您的責訓,她才能往生西方淨土,因此,特別感激您。』
王夫人說:『她能來到我的夢中,我才可以相信!』
那天晚上,夫人夢到亡妾來向她致謝。王夫人問說:『可以到西方嗎?』
小妾回答:『可以!』
於是就引導夫人去神遊西方淨土。不久,看見了一個大水池,池中有蓮花,大小相間、交錯。有的蓮花欣欣向榮,有的卻顯得枯幹憔悴。
王夫人問:『這是什麼原因?』
小妾回答:『世間上修行淨土的人,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裡就生了一株蓮花。由於他們唸佛的勤惰不同,所以蓮花才有欣欣向榮和枯幹憔悴的差別。精進唸佛的人,蓮花就欣欣向榮,荒廢懈怠的人,蓮花就枯幹憔悴。如果不斷地唸佛,唸得駕輕就熟、觀想成就,死後神識便投生在這(蓮花)裡!』
當他們神遊淨土時,看見有一個人穿著官服,佩戴了寶冠和瓔珞,形相非常莊嚴。夫人問說:『這是什麼人?』
小妾回答:『這是楊傑!』
又看見一個穿著官服坐在相當憔悴的蓮花上,夫人又問:『這又是什麼人?』
小妾回答:『他就是馬玗!』
(關於楊傑和馬玗修行淨土的事蹟,請詳閱《淨土聖賢錄初編》第七卷第八十四頁和第八十八頁)。
夫人問說:『我應當出生在什麼地方?』
小妾引導夫人走了數里,望見一座金壁輝煌的蓮花台。小妾說:『這上品上生的金蓮台,就是您出生的地方!』
王夫人醒來以後,悲喜交加。到了那一年的生日,她早晨起來,拿著正在焚燒的香爐,站著遠望觀音閣。許多親屬上前去向她祝壽,詳細一看,才發現她已經化去了。——《樂邦文類》。
(四)定游西方·會晤兄長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號石頭居士,是湖北公共安全專家人。他的哥哥袁宗道,字伯修;弟弟中道,字小修。他們三個人先後考中進士,而且也都偏好禪宗。
萬曆年間,袁宏道出任吳江的知縣(縣長),後來又做了禮部的主事。
他辭病回鄉之後,先跟李卓吾學禪,信心和理解都相當通達明利,而且喜歡辯論。不久,他發現自己徒尚空談而不切實,於是回向淨土,每天清晨禮佛誦經,兼持禁戒,而且博采經教,寫了一部《西方合論》(蕅益大師已將此書編入《淨土十要》中。)
袁宏道寫完《西方合論》以後,大哥袁宗道和小弟袁中道都同時發心修學淨土法門。後來袁宏道在荊州的寺院中,無疾而終。
袁中道當了禮部的郎中退休後,也在家裡精勤禮佛誦經。萬曆四十二年某個月圓的晚上,袁中道課誦完畢,盤腿而坐,形神靜爽,忽然入定,神識出離房屋,乘著雲彩。有兩位童子引導他向西方前進,不久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童子說:『我們下去吧!』
袁中道隨童子降到地面,看見地形平坦,光耀滑潤。旁邊有一條十餘丈寬的河渠,河中五色蓮花,非常芳香。金橋溝通兩岸,欄桿交羅,樓閣極為美麗。
袁中道對童子作禮,問說:『這是什麼地方?你是什麼人呢?
童子回答:『我們是靈和先生的待者。』
袁中道又問:『靈和先生是誰呢?』
童子答道:『他就是令兄中郎(即袁宏道)!他現在正等你,有話對你說,你趕快去吧!』
走到另外一個地方,有十幾棵樹,池水明淨,池上有白玉門扉。有一位童子先進去,另外一位童子引導袁中道走過二十多重的樓閣。來到了樓下,有一人下來迎接,面貌如玉,衣如雲霞,有一丈多高,看見袁中道,很高興地說:『弟弟!你終於來了!』袁中道仔細一看,才知道是他二哥袁宏道。
袁中道隨袁宏道上樓,相互交拜以後,有四、五人來共坐。袁宏道說:『這是西方邊地,信解未成和戒寶不全的人都來這裡出生,所以又叫做懈慢國。上面有化佛的樓台,樓前有大池塘,池中那些美妙的蓮花就是眾生出生的地點。既然出生在淨土邊地,則分散處在各個樓台,與有緣的蓮友相聚在一起。因為沒有淫聲豔色,容易成就殊勝的見解,不久,便可以進入極樂淨土!』
中道問宏道說:『二哥!您生在什麼地方呢?』
宏道回答:『我往生淨土的願望雖然很深,可是情執和愛染尚未去除,投生在這(邊地)裡,不久就可住在淨土了!由於我持戒不精嚴,所以只居住在地面上,不能跟諸位大菩薩一樣上升虛空的七寶樓閣,我還需要進修。幸好,我過去世智慧猛利,又曾寫了《西方合論》,讚歎如來度化眾生不可思議的神力,所以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法,我都可以去聽。這實在是很殊勝!』
於是袁宏道就牽著他弟弟袁中道上升,忽然飛過千萬里!來到一個光耀而且沒有障礙的地方,琉璃為地,以七寶樹做界限,有上好的檀香木,有許多色彩美妙而且奇異的花朵。樹下有七寶池,波波自然洋溢無量美妙的聲音。池中有很多七寶蓮花,葉子有五色的光芒。池上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若干樓閣,樓閣旁邊鋪有道路。有無量的樂器演奏各種法音。
袁宏道說:『你所看見的景色只不過是極樂世界居住在地面的眾生(地行眾生)的生活環境(依報)。再過去,就是菩薩住的地方,比這裡更美妙千萬倍,神通也勝過這裡千萬倍。我因為有智慧力可以在那裡遊覽,可是不能住在那裡。再過去,就是十地等覺菩薩所居的地方,我就不清楚了。再過去,才是佛住的地方,只有佛與佛才能明白!』
說完,又來到一個沒有牆壁而只有欄桿的地方,光明勝過前面,大家坐了一會兒,袁宏道說:
『我沒有想到淨土裡這麼快樂!假使我生平嚴持戒律,更不止如此。學教和持戒都很精嚴的人,所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精嚴的人,往生淨土最穩當。如果只學教理,而不持戒,大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了。我見到很多這種例子。弟弟!你的般若氣分相當深,持戒和定力較少。只體會教理而不能持戒修定,乃是狂慧。你回到娑婆世界,要趁身體強健時,踏實去修持和體悟,時常保持往生淨土的願望,勤行各種方便,悲愍一切眾生,不久當會相見。……我跟你在空王劫時,世世為兄弟,甚至在六道中也時常當兄弟。我幸好得生善地,恐怕你墮落,所以用方便神力,攝引你來這裡。我們兩人淨穢相隔,不得久留!』
袁宏道寫完《西方合論》以後,大哥袁宗道和小弟袁中道都同時發心修學淨土法門。後來袁宏道在荊州的寺院中,無疾而終。
袁中道當了禮部的郎中退休後,也在家裡精勤禮佛誦經。萬曆四十二年某個月圓的晚上,袁中道課誦完畢,盤腿而坐,形神靜爽,忽然入定,神識出離房屋,乘著雲彩。有兩位童子引導他向西方前進,不久來到了另一個世界。童子說:『我們下去吧!』
袁中道隨童子降到地面,看見地形平坦,光耀滑潤。旁邊有一條十餘丈寬的河渠,河中五色蓮花,非常芳香。金橋溝通兩岸,欄桿交羅,樓閣極為美麗。
袁中道對童子作禮,問說:『這是什麼地方?你是什麼人呢?
童子回答:『我們是靈和先生的待者。』
袁中道又問:『靈和先生是誰呢?』
童子答道:『他就是令兄中郎(即袁宏道)!他現在正等你,有話對你說,你趕快去吧!』
走到另外一個地方,有十幾棵樹,池水明淨,池上有白玉門扉。有一位童子先進去,另外一位童子引導袁中道走過二十多重的樓閣。來到了樓下,有一人下來迎接,面貌如玉,衣如雲霞,有一丈多高,看見袁中道,很高興地說:『弟弟!你終於來了!』袁中道仔細一看,才知道是他二哥袁宏道。
袁中道隨袁宏道上樓,相互交拜以後,有四、五人來共坐。袁宏道說:『這是西方邊地,信解未成和戒寶不全的人都來這裡出生,所以又叫做懈慢國。上面有化佛的樓台,樓前有大池塘,池中那些美妙的蓮花就是眾生出生的地點。既然出生在淨土邊地,則分散處在各個樓台,與有緣的蓮友相聚在一起。因為沒有淫聲豔色,容易成就殊勝的見解,不久,便可以進入極樂淨土!』
中道問宏道說:『二哥!您生在什麼地方呢?』
宏道回答:『我往生淨土的願望雖然很深,可是情執和愛染尚未去除,投生在這(邊地)裡,不久就可住在淨土了!由於我持戒不精嚴,所以只居住在地面上,不能跟諸位大菩薩一樣上升虛空的七寶樓閣,我還需要進修。幸好,我過去世智慧猛利,又曾寫了《西方合論》,讚歎如來度化眾生不可思議的神力,所以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法,我都可以去聽。這實在是很殊勝!』
於是袁宏道就牽著他弟弟袁中道上升,忽然飛過千萬里!來到一個光耀而且沒有障礙的地方,琉璃為地,以七寶樹做界限,有上好的檀香木,有許多色彩美妙而且奇異的花朵。樹下有七寶池,波波自然洋溢無量美妙的聲音。池中有很多七寶蓮花,葉子有五色的光芒。池上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若干樓閣,樓閣旁邊鋪有道路。有無量的樂器演奏各種法音。
袁宏道說:『你所看見的景色只不過是極樂世界居住在地面的眾生(地行眾生)的生活環境(依報)。再過去,就是菩薩住的地方,比這裡更美妙千萬倍,神通也勝過這裡千萬倍。我因為有智慧力可以在那裡遊覽,可是不能住在那裡。再過去,就是十地等覺菩薩所居的地方,我就不清楚了。再過去,才是佛住的地方,只有佛與佛才能明白!』
說完,又來到一個沒有牆壁而只有欄桿的地方,光明勝過前面,大家坐了一會兒,袁宏道說:
『我沒有想到淨土裡這麼快樂!假使我生平嚴持戒律,更不止如此。學教和持戒都很精嚴的人,所往生的品位最高,其次是持戒精嚴的人,往生淨土最穩當。如果只學教理,而不持戒,大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了。我見到很多這種例子。弟弟!你的般若氣分相當深,持戒和定力較少。只體會教理而不能持戒修定,乃是狂慧。你回到娑婆世界,要趁身體強健時,踏實去修持和體悟,時常保持往生淨土的願望,勤行各種方便,悲愍一切眾生,不久當會相見。……我跟你在空王劫時,世世為兄弟,甚至在六道中也時常當兄弟。我幸好得生善地,恐怕你墮落,所以用方便神力,攝引你來這裡。我們兩人淨穢相隔,不得久留!』
當時袁宗道已經逝世,袁中道問:『大哥宗道目前出生在什麼地方?』袁宏道回答:『大哥的出生地方也很好,你以後自然會知道!』說完袁宏道就淩空而逝。
中道想在水池上行走,忽然好像墮入水中,躍然而醒。——《珂雪齊外集》或《西方合論》(第一百三十頁)。
中道想在水池上行走,忽然好像墮入水中,躍然而醒。——《珂雪齊外集》或《西方合論》(第一百三十頁)。
(五)蓮花現前·百千萬億
柏天祐有一位外姑許母,也是長齋唸佛,可是心不專一。
天祐迎接她回家,教她放下萬緣,一心唸佛。許母依照他的話去做,當時她已經六十五歲了。
那一年的三月到六月,許母唸佛未嘗間斷。有一天,她突然向天祐禮拜,天祐很驚訝地問她理由,她說:『我活了六十幾年,都生活在顛倒夢想中,從未獲得一日的安樂。自從你引導我唸佛以來,我從早唸到晚,從晚唸到早,一點都不感覺得久,世間上哪有比這樣唸佛更快樂的呢?如果沒有你,我怎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我為了表示感謝,所以才禮拜你!』
柏天祐因此為她解說極樂世界種種莊嚴,並且說:『只要能夠一心唸佛,聖境自然會現前。聖境現前時,不要執著!』
過了一個月,當許母正在夜坐時,忽然看見蓮花現前,不久又化作百千萬億,升到空中,非常光明。
天亮後,她又禮拜天祐。從此許母臉色紅潤,宛如三十幾歲那麼年輕。她整天不說閒話,晚上只睡到一更多,就起床,坐著唸佛。當時正是乾隆四十二年,從來不詳其所終。——《西方公據集驗》。
(六)缽現淨土·無盡莊嚴
惠鏡法師是溜州人,出家後,住在悟真寺。
他修苦行(頭陀行),而且對淨土非常欣慕,自己造了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的聖像,以便供養和禮拜。
他六十七歲那一年的正月十五日夜晚,夢到一位穿著金黃色袈裟的僧人,告訴他說:『你想看見淨土嗎?』惠鏡法師回答:『想見!』那僧人又問:『你願意看見佛嗎?』惠鏡法師回答:『願見!』
那位僧人拿了一個缽給他,叫他觀看。惠鏡法師觀見缽內,忽然看到寬闊莊嚴的世界,黃金為地,金繩為道路的界限,宮殿樓閣,重重無盡。聲聞菩薩海會聖眾,圍繞著阿彌陀佛,正在聽佛說法。
當時僧人在前,惠鏡法師在後,逐漸走到佛前,那位僧人忽然不見,惠鏡法師合掌站著。
阿彌陀佛說:『你認識帶你來的僧人嗎?他就是你所造的釋迦像,而我就是你所造的阿彌陀佛。釋迦像父親,我像母親,婆婆世界的眾生像孩子。譬如赤子掉落深泥,父親就到深泥裡去抱持孩子上岸,母親在岸上養育和教導孩子不再入深泥。釋迦牟尼佛教五濁惡世的眾生淨土的正路,我則在淨土攝取眾生,使他們不會退轉!』
惠鏡法師聽了內心非常歡喜,忽然聖境界消失。他從夢中醒來,更加信樂淨土法門。
後來他又夢到從前那位僧人告訴他:『你十二年後,應當會往生淨土!』
惠鏡法師果然在七十九歲逝世,他臨終時,鄰住的僧人夢見百千聖眾,從西方來迎接惠鏡法師,大家都聽到空中發出美妙的音樂。——《三寶感應要略》。
(七)神遊極樂·拜佛菩薩
宋朝廣平郡有一位姓馮的女士,從小體弱多病,後來嫁給鎮洮軍承宣使陳思恭做妻子。結婚以後,病情更加嚴重。
當時慈受禪師正住在京城,宣導佛法。馮氏向師父祈求去病良方,慈受禪師教他持齋、唸佛。馮氏相信而且受持,回家不到半個月,就摒除葷食,修行西方的淨觀。自己讀經修道,起居動靜,都以往生極樂世界為指歸。
不久,她病好了,像從前那樣料理家事,而且不廢淨業。這樣持續了十年,毫無倦意和傲慢,身心安舒、精神飽滿。
有一天,她要筆寫了一首偈子:
『隨緣任業許多年,枉作耕夫大可憐,打疊身心早晚去,免將鼻孔被人牽。』
那年九月,她示現疾病,到了十二月的某天夜晚,她告訴待者說:『我已經神遊淨土,謁見和禮拜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左顧,大勢至菩薩右盼,百千萬億清淨佛子(極樂世界的諸上善人)稽首慶祝我往生佛土。像宮殿、園林、水池等都非常莊嚴秀麗,與《觀無量壽佛經》所記載的完全一樣,這些勝境必須親身看見才會明白,語言難以形容!』
侍者請她先生來,一齊合掌唸佛,到了翌日清晨,馮氏才右脅而逝。
三日後舉行入殮,家人聞到奇妙的香氣。到了火葬時,打開棺木,看她面貌栩栩如生。——《樂邦文類》。
三日後舉行入殮,家人聞到奇妙的香氣。到了火葬時,打開棺木,看她面貌栩栩如生。——《樂邦文類》。
(八)天覆羅網·奇珍異寶
曹宜人是安徽省巢縣曹宅西居士的姊姊,丈夫姓李。
她性篤孝,為了報答親恩,而齋戒唸佛,以期往生淨土。她唸佛十分精進,寒暑無間,遇到人,就勸他唸佛,三十餘年,毫不懈怠。
到了七十六歲時,身染微疾,經過數天以後,她看見兩位童子,手裡拿著長幡,陪伴阿彌陀佛來迎接她,天樂盈空,祥光滿室,她的病因此痊癒。
她合掌向空中膜拜,並且告訴家人說:『空中遍覆七寶羅網,每一網孔,都有珍珠異寶。我生平沒做什麼功德,只不過孝順父母,憐愍窮人,從不撒謊而已。現在竟然得到這種好處,你們應當趕緊唸佛,確實有西方世界,我十五日就要去了!』
她的丈夫說:『十五日的日子不好!』
曹宜人又說:『你可以代我選擇良日!』
她丈夫又說:『十八日可以,二十一日最好!』
曹宜人說:『那麼,我就選擇十八日走。』
到了十八日那天,她請家人焚香迎佛,當檀香正在焚燒時,她立即安詳而逝。當時正是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近代往生傳》。
(九)雲現勝境·空奏天樂
明朝的圓果法師,字祇園,又字幻空。年輕時曾任鳳陽衛守陵的指揮使,後來棄官在五台山出家,博通經論,並頓悟心源。
他東遊蘇杭,登座說法時,天上的花朵像雨滴一樣繽紛落下。
嘉靖三十四年,浙江中部倭寇作亂,甚至搶到了北新關。當時圓果法師駐錫在杭州的佛慧寺,巡撫大人胡宗憲聽說圓果道行高深,就請他出山,商討退賊的計策。圓果法師推辭說:『不用!三天以後,倭寇自然會退走!』
三天後,士兵看見雲中有神兵數千,打擊倭寇,倭寇逃竄,大家以為是圓果法師的法力。
圓果法師臨終時,吩附弟子等他圓寂十年以後,才舉行荼毗(火化)。
他圓寂後十年,弟子們把他的遺體運到荒野,忽然自動起火,燃燒後,絲毫不留灰燼。
有一千位出家和在家弟子都看見:雲中現出西方勝境: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金沙布地,樓閣、宮殿全部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所嚴飾。池中綻開青、黃、赤、白的蓮花,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等鳥,其他種種奇妙的景觀,跟佛經所記載的完全一樣。
不久,空中響起天樂,大約一個時辰後才消失。——《獪園》、《淨土聖賢錄》中冊第五卷。
(十)楊枝不萎·聖境現前
唐朝的啟芳法師和圓果法師因為看到僧炫法師往生後遺體七天芳香不散,就在藍田縣的悟真寺結夏,專念阿彌陀佛的聖號。
他們共折了一段楊柳枝,放在觀音像的手中,祝願說:『如果我們能往生淨土,希望這楊柳枝七天不會枯萎凋謝!』沒想到七天後,那段楊柳枝竟變得更加翠綠。
啟芳法師和圓果法師非常高興,晝夜更不斷絕觀佛和唸佛。五個月後,他們在觀想時,感覺身體親臨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看見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坐了二朵大的七寶蓮花,其中遍滿千萬朵蓮花。阿彌陀佛從西面來,坐著一朵最大的蓮花,光明映照。
啟芳和圓果法師頂禮佛陀,問說:『世上眾生依照經法去唸佛,能往生淨土嗎?』。阿彌陀佛回答:『不要疑惑!一定會往生我國!』……——《宋高僧傳》。
(十一)異地聞香·親睹勝境
妙蓮法師和黃成禹居士告訴我:有一位從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業的林先生,在台北開設藥局。有一次他們夫婦到高雄的隆峰寺打佛七,而請他媽媽幫忙照顧台北的藥局。奇怪的是正當他們夫婦在高雄隆峰寺起香,準備打佛七的同時,林媽媽在台北卻突然聞到一股檀香的氣味。林媽媽本來不信佛,因為這個因緣而信心大增。
隔了半年,正當隆峰寺籌辦第二次佛七時,林媽媽堅持要到高雄報名參加。結果,林媽媽在佛七中,親自見到極樂世界的勝境,她並不認識字,可是所說的蓮花、水池等景物卻跟淨土經典的記載不謀而合。
九、結語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一些重點和輪廓而已,極樂世界的殊勝和莊嚴,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所以,《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說:『十方恆河沙數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說:『極樂淨土有這麼多不可思議而非常奇特的景物,假使經過了百千億那庾多劫,用無量百千億那庾多舌,每一片舌頭上都發出無量聲音,來讚歎其功德,也是無法說完!』
《大乘入楞伽經》也說:『十方世界的眾生或菩薩,所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和各種變化,都是從無量壽佛的極樂世界所出。我們應當知道這是大乘方等經典的奧密的說法。』
以上所描述的只是一些重點和輪廓而已,極樂世界的殊勝和莊嚴,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所以,《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說:『十方恆河沙數諸佛,都稱讚阿彌陀佛無量的功德。』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說:『極樂淨土有這麼多不可思議而非常奇特的景物,假使經過了百千億那庾多劫,用無量百千億那庾多舌,每一片舌頭上都發出無量聲音,來讚歎其功德,也是無法說完!』
《大乘入楞伽經》也說:『十方世界的眾生或菩薩,所有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和各種變化,都是從無量壽佛的極樂世界所出。我們應當知道這是大乘方等經典的奧密的說法。』
《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又說:『阿彌陀佛利益和使眾生快樂的功德,只有佛與佛才能知道。世間所有的聲聞和緣覺,盡其神力,無法測知。假如有壽命長達無數億劫的眾生,盡形壽來稱讚阿彌陀如來的功德,也無法說盡!』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說:『無量大劫,也無法說盡極樂世界的功德和莊嚴!』
《稱揚諸佛功德經》說:『如果有人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以後,一心信樂,持名誦念,就會產生無量的歡喜……他會獲得無量的福德,永遠脫離三惡道的苦厄。命終以後,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他臨命終時,一心信樂和唸唸不捨阿彌陀佛的聖號,阿彌陀佛會帶領眾僧住在他的前面,妖魔鬼怪終究不能破壞他的正念。為什麼呢?因為阿彌陀佛發了廣大的慈悲,誓度所有無量的眾生,同時也護持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眾生只要往生極樂世界,都可以滿足各種善願。……所以你們要至誠唸佛,就好像想念自己的父母一樣。……』
最後我們引用幾段經文來做本書的結語,並且相互勉勵:
《大寶積經》的《無量壽如來會》說:『他方佛剎,所有的眾生,如果聽到了無量壽如來的名號,乃至能發起一念的清淨信心,歡喜愛樂,並且將所有的善根福德,回嚮往生極樂佛國,就能隨願往生,永不退轉,甚至證得佛陀圓滿的智慧。』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了追求無上佛慧的心,堅持禁戒,饒益眾生,並且將所有善根回向給法界有情,使他們獲得安樂,並且憶念西方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那人命終之後,就能往生極樂淨土,不但色相像佛那麼莊嚴,而且時常值遇聖賢,聽聞妙法,在追求無上智慧的過程中,永不退轉。』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也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了下面這十種心:(一)不偷盜、(二)不殺生、(三)不淫慾、(四)不妄語、(五)不綺語、(六)不惡口、(七)不兩舌、(八)不貪愛、(九)不憎恨、(十)不愚痴,並且晝夜思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種種功德和莊嚴,至心歸依、頂禮和供養。他臨命終時,便絲毫沒有驚怖,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淨土。』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