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準提不離覺悟(佛)法

 

假使還無法對世間及輪迴的種種痛苦有正確的認識,身心還耽溺於世間的欲樂,而卻表現出大修行者的樣子,這是非常虛假的,因為其實並沒有覺悟到真理。

 

這個真理是釋迦佛為我們示現的,他觀察到世間的痛苦,而生起出離之心,並且因為他的敏銳的觀察力,徹底觀察到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持續痛苦,世間的人用費盡心思耗盡生命,來追求虛幻的快樂,這就是世間人輪迴痛苦的原因,沒有了知世間本質的覺照力。因為佛覺悟若依照世間模式生活,此生要沈溺於痛苦的苦海中無法得到究竟的安樂,此身也終將朽壞不堪。

 

當佛看破這世間人痛苦的本質,並且能放下此身、今生的執著,才能生起悲心欲救度一切眾生。因為有這樣的心行,推動他尋求解脫世人痛苦之道。

 

因為佛累世修行的覺悟之力,能夠觀察就生起強烈的出離之心。但一般人沒有累世善根,若是在溫室裡修行,是無法真正體會到佛法的本質。

 

當還無法脫離天道之樂的執著,這裡是用天道眾生的快樂來比喻這世間尊貴富裕種族的優越感,像現代人身心執著享樂、行住坐臥都是用高檔貨,卻說他在修行,在冷氣房中觀照輪迴過患、世間八苦,身心絲毫沒有真實體會到世間痛苦的本質。三餐吃著精緻的美食,認為自己是修持最上乘的密法,心中生起優越感。

 

或者,偶而作一些布施、吃素、或者貪著功德放生,身心沒有真正體悟到「苦、空、無常、無我」的話,這些都是人天行,也就是修福報。也許有大菩薩示現不離世間之行,雖然身心在這個世間,其內心還是出離世間的。

 

一個凡夫要走向大乘或者密乘的修行,終究還是要走世尊的解脫之道,也就是苦、集、滅、道,否則根基是微弱的,說是修行其實還未放下世間的欲樂。藏密的修行也是如此,從外加行開始,這是培養凡夫驅入佛法的途徑,因為一般人沒有覺觀力,還是認苦為樂,所以必須依照密宗的儀軌來發心觀照。善根堅固的人不需要依循儀軌去發心,就能暗合道妙。

 

當我們表面號稱是推動佛法,但內心卻沒有離開世俗的心念,這也不是真正在修行。真正修行必然要依循世尊的腳步,應該入於深山閉關,有所證悟時才能有真正的利益眾生的能力,否則無法此世解脫,就應該迴向淨土,這是比較安全的途徑。在淨土中也是演說著根本的佛法,觀無量壽經曰:「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

 

有些學佛的人把佛法當作學問研究、或者把佛法拿來批評攻訐其他宗派,把佛法當作身心調劑、娛樂消遣、哲學、生存工具,把佛法做為武裝自己、維持我執的一種工具,但心中卻沒有對佛法生起真正的覺悟,還執著於世間的欲樂,卻表現出大修行者的樣子,這也還是世間法。

 

當心中還執著世間的財產、妻兒、眷屬、身體、覺受、名位,卻表現出大修行者的樣子,這是欺名盜世。

 

不管一個人他作多大的善事、捐多少錢、吃多少年的素食、放多少生、能坐禪多久、受過多少灌頂、在佛教中擁有什麼樣的頭銜,若還執著世間,無法覺觀佛說的真理,這樣對佛法只是知識上的瞭解,而非體悟,也無法真實的受用。當然其善根種下了也會漸漸的進入正道。

 

真正的佛法是出離世間,即使密宗有一種說法可以不放棄世間欲樂又成就佛道,但觀察藏地的大成就者,莫不是先出離世間在深山閉關有所證悟,再入世間行化。

 

當然我們福德資糧不具足,在濁世中很難入深山修行,然而也可以在世俗中體悟佛所說的真理。佛法也是有方便不同根器之人的次第。

 

所謂的富貴修道難,太過優渥的環境,就像是佛法中說的天道眾生,是很難對世間的痛苦生起覺照之心,而這樣的人也相對的我慢我執較重。

 

所以佛為了我們這些末法薄福惡業的眾生說了準提咒,就是要先讓我們暫時能滿足慾望,進而覺悟到世間的真理。

 

所有的佛法絕對不離四聖諦,這也是所有不管是大乘、密乘佛法的根源與開啟之道。若還此身心無法真正生起體悟到四諦、四法印等根本佛法真理、那麼大談闊論多高深的佛法或密法,或作什麼樣的邏輯辯論,說多少修行的技巧,那些有可能只是空談、戲論。若作不到生起棄捨欲樂之心,而作表面是佛教徒的欺世盜名之行,我的內心應該感到慚愧。

 

阿底峽尊者最後的教誨——且第諾統(意思是:心丟開現世的五欲),也就是在說這樣的根本真理,甲塞仁波切說:「最勝的懺罪是能棄捨現世五欲。」若能瞭解體會經中所說世尊是怎樣地出家、如何棄絕人世修六年苦行、弟子們是怎樣地出家等等情況,就會明白「且第諾統」是最深深的、中心的法門。

 

以上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