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師的特質 (洛本仁波切開示)




 


  學習佛法,當依心的譬喻而領悟;追求心靈的解脫是唯一,所以需要一位靈性的上師來引導,告訴我們什麽是念頭,並教導我們如何清淨念頭。


未解心的體性前,心中充滿妄念以爲是心,故唯有念頭清淨了,心才得以自在。清淨妄念方法有很多,衆多方法之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以「了解上師的本質」爲依歸。


如果不了解上師的本質,那麽我們將無法體會他所說的與教導,也沒有辦法完全的接受金剛乘的方便道。何爲「方便」?方便就是上師跟弟子的關系,此關系建立在心的親密,並以直接的清淨方法,在互動上體驗本具,並由上師直接指出我們的自性,這就是金剛乘殊勝的方便道。



  索迦仁波切曾說:「談到喇嘛或者是上師的本質,我們必須記住,上師不是一個人而已,上師代表一切真理的持有者,並且就是由上師將真理如實的教導我們。同時上師也包含了一切諸佛以及祖師的慈悲,還有智慧的加持。」 


頂果仁波切亦曾開示:「上師是一切加持的根源,沒有上師,我們將無法了解甚深法門,也無法得到法的加持。」近代偉大的聖人, 蔣揚欽智卻吉羅佐經常這樣說道:「雖然我們的真實本來是佛,但無始以來卻被無知和迷惑所蒙蔽;即便如此,內在佛性卻從未屈服于無知之下,反而與迷惑對抗,這就是我們內心的上師─佛性的殊勝。」


  佛說我們每一個人,乃至六道衆生都具有佛性。這才是讓我們成佛的因,如果我們沒有具足佛性,那麽不管怎麽修都不可能成佛。彌勒菩薩說:衆生本具如來藏,一時蓋障所染故,佛性如礦中金,一時不顯,但金之體性不變。有人認爲,「既然我們本來就是佛,那我不用修行,我就是佛。」邏輯上是對,但實際上卻是邪見。因爲佛具足斷證功德,而我們卻充滿煩惱和迷惑。我們的佛性無始以來就被無明、懷疑等各種染汙障所蔽,就好像鑽石掉到泥沼一樣,顯現不出耀人的光澤。故衆生所具未淨佛性稱爲如來藏。


  所幸每當我們即將墮入輪回的深淵,罪惡如花朵招蜂一樣時,這個時候,佛性的特質就會一再地顯現提醒我們,不讓心繼續往下墮落。所以說我們內心本具的佛性,從未曾屈服在迷惑之下。這也就是許多人,不管是否曾聽聞佛法相信佛法,總能在關鍵時慈悲湧現。那怕是作奸犯科、殺人放火的歹徒,到最後一刻也都還會發現本具慈悲,如是慈悲也就是我們本具的佛性特質。


  爲了開顯佛性,我們必須不斷修持,在修持過程中,這個內在本具的佛性也正是我們究竟的上師。上師有二,一者爲外在上師、一者爲內在上師。


如何是外在上師呢?具有人身的上師,其言詞未必能遵,但己想要的,當盡一切達成。雲何爲內在上師?自性是內在上師,衆生本具無染自性故說內在上師是自己最真實的導師。


如是!內心最真實的導師,總是會在我們最爲迷惑的時候,努力將我們拉回真實的佛性裏。真實的佛性,從未遺棄我們,而以無盡的慈悲,毫不厭倦地爲淨化我們的心靈,示現各種方法來引導我們,令我們能重回真實的自性中。吾等遭遇即是。


  當我們內心感受到痛苦的時候,如果我們跟著痛苦走,那就成爲痛苦者;一旦我們認識念不真實,便可將其舍棄,不再受其左右。念本無力,執著者念如山。


當我們受苦知苦報而欲離苦時,痛苦本身就是一種淨化;若不經驗痛苦,又如何知「苦」是什麽呢?不知即不能舍。然而世間人卻都害怕苦「果」而不畏苦因,欲斷苦果當不造苦因,果方不生。故菩薩行菩薩道,知諸法體性是空,雖入輪回不執輪回之苦,成就不淨染業成熟衆生種性。我們這一生,乃至過去世,生活本身的痛苦其實就是我們最好的導師,只可惜衆生皆錯失。


當曆盡人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時,若能知這是戲一場,如是!自己將是自己最好的導演。怕的是自編自導的戲,還要自己來演,若如是!我們就將成爲永不落幕的舞台人物,這就是輪回。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獲得的經驗,不一定都是我們想要得到的。


  譬如,我們都不喜歡痛苦而希望快樂,但是生活不可能只有樂而無苦,故唯有以超越的心來看待痛苦,才有辦法從痛苦之中解脫;如果一直想要快樂,事實上痛苦將永遠如影隨形,無有解脫之際。


一位具有色身的靈性上師,雖不是內在自性上師,但卻是這位上師引導我們認識自己內心的導師,所以說,如法上師是具有超然的能力,可以讓我們認識自已。


  由于我們過去世的誓願(或者說是願力)祈禱、加上清淨的善業,這都能夠讓我們這一生內在的導師,不假任何訓練而變得清明。過去世善業積聚得越多,這一生對于某些事的看法就愈加清明。


然而有些人由于過去世業力使然、惡緣的感昭,即便他偷了別人的東西亦認爲理所當然。這些人值得我們同情,因爲他是無知的,不曉得自已所做是多麽愚蠢。如果我們诃責對方而引起他的鎮恨,那麽不對的是我們不是他,因爲是我們引起他的鎮恨。故我們應該原諒並且勸勉他。


  當我們每一個人內心做好准備,要接受心靈的教育。從信仰佛教開始首要改變過去想法,爲解脫輪回的痛苦而精進,當我們內心做好這些准備之後,具德的導師自然就會出現在弟子面前。


  我的第一位啓蒙上師出現時。彼時十余年前我並不了解什麽是密宗,但是我對密宗相當吸引與好奇,內心更是渴望,希望求得心靈上的依靠,最重要的是痛苦的解脫。因緣成熟時得以親近一位仁波切,並請示他:「什麽時候我的上師才會出現?」他告訴我:「當你內心准備好的那一刻,你的上師就出現了。」


當時我還不了解個中真義,所以他的出現對我而言,等于昙花一現;直到有一天我確實找到了我自已最需要的上師時,再度與他見面。我向他說:「您願意接受我的皈依嗎?」他告訴我:「你的上師出現了。」從此,就步上究竟不歸路。也許這條路是對的,但是現在不敢說它是對的。


  事實上,外在上師正是內在上師的示現,或說外在的上師是內在上師的發言人。爲什麽自已不當自已的發言人呢?因爲你跟內在上師還沒有接觸,內在上師還沒有被發掘,所以需要一位外在上師代表內在上師發言,指引方向。


究竟來講,是自已讓自已成佛,而不是哪位外在上師讓你成佛。如何讓自已成佛呢?必須由一位外在的上師來引導什麽是道、什麽是佛性。經由上師的引導,加上自已努力實踐,才能夠達到「是心是佛」最後的目標。


所以說上師是教導我們如何認識心的上師,了解究竟真理,並且恢複我們的信心及信仰力,從不認識真實自性所産生的痛苦中解脫的無上師。


不了解心的自性就像一個人被關在暗室之中。心猶如變形蟲,無時不刻都在變化,就像你們坐在這裏聽著我講話,眼睛看著我,但是你的心果真聽著我、看著我嗎?


  還是習慣地不自主,又在想另外一件事情呢?


  故上師就是自已內在自性真理的使者上師如一座橋,橋尚未修築之前,住在山裏的人,永遠是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故上師就如這座橋,讓我們跟內在佛性連接起來,所以上師就是佛的化身,令我們證佛無染智。


「依止上師」,乃成佛最直接的途徑。上師能夠讓我們明白所不明白的,更能夠讓我們了義所明白的,我們所明白的指的是相對的真實。一位好的上師,會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什麽是佛性,一再的用各種方法將我們的習氣清除乾淨,甚至會叫我們去做最不願意做的事情。


所以我們想要解脫,就必須完全臣服于外在上師的指導,進而啓發我們內在上師的本質,然後內外相融,合而爲一。能無別合而爲一時,自然了義自性的勝谛;


或者說,真正了解上師的本質是什麽。上師教導我們如何來發現自已,如何了解自已,最重要的是,如何來超越自已。並且讓我們發現:佛不在外面,不在佛像裏面,而是在我們自已的內心之中。所以,在我們還不能夠確定「佛就在我心中」之前,上師就是佛的代言人。確定之後上師就是佛。


  如果將上師比喻成陽光,那麽佛法就如同放大鏡,陽光透過放大鏡點燃乾燥的木頭。至于我們是木頭還是石頭就要問自已了。


如果我們是石頭的話,那麽放大鏡再大,陽光再強都沒有辦法引燃。但各位絕對不會是石頭,因爲我們都具足了佛性和人身,是可以成佛的。上師的智慧心就是超越邊見的無二,如大手印的真理是絕對的無二的、超越一切的。


所以我們不應該認爲上師只不過是個吃喝拉睡,有情緒的平凡人而已。如果作如是想,那麽珍貴的上師在我們的心中與凡夫無異,我們將無法受到加持和教導;


但對上師而言,卻一點都沒有增損。正因如此,所以我常說度人最難度的是家人,尤其是父母親。因于其心中,我們永遠都是父母的小孩,他們絕難接受自已的孩子就是菩薩,所以我對父母而言只是一個平凡人。在朋友眼裏,我也永遠是他們的朋友,他們一向的觀點和態度從未改變,認爲朋友就是朋友,因此想度化他們也就相對地困難了。


  一位上師所奉行的真理,就是啓發弟子的智慧,爲達此目標,常行各種方便善巧。因此,上師說法,並不一定要坐在高大的法椅上,也不一定告訴你我現在要傳法與你。事實上當我們跟上師日常生活在一起時,上師無時不刻都是一本活字典,但是我們能夠了解多少,吸收多少則完全看我們自已。


  曾有一例:要某弟子去拔草,事實上外面已無雜草可拔。所以弟子問道:「該拔哪裏的草?」我說:「拔大理石上面的草。」弟子說:「大理石上面怎麽會有草?我說:「不僅有,還很茂密」。


知者知之不知者不知。對我們來說,上師是佛的具體化現,是慈悲以及智慧的代表,所以我們相信上師,並且將上師所教導的一切法和言教,如實奉行,並加以體會,直到我們能夠將佛法完全融入我們心裏成爲一體。這時候,我們會蓦然發覺,原來上師跟法教是不可分的,我們的心與上師亦從未分離過,此時我們就能完全從上師處領受佛法的加持、意義以及慈悲。


  每當我碰上障礙或者不快的時候,我會先向蓮師祈禱,再向大寶法王傾訴呐喊內心的抑郁。每每在睡夢之中,都會有各種不同徵兆啓示。過去曾夢見一位圓寂的上師,醒時心中惑解。每當夢境生起時,我的心就再一次的被如此夢境所打開,那一刻猶如一個人站在雲端上,一望無際。心則好像潛于大海一樣未見波濤,舍離岸邊無有憂愁。


  領悟到當我們站在岸邊的時候,見到的是巨浪千層如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但是當我們進入深海之中,我們將發現,原來大海是這麽的平靜。所以我們應相信由于對上師的信仰與清淨信心的祈禱能相應。


  因此,無論什麽時候,只要能夠憶起上師,那麽我們就會如實得到加持。而不是現在憶起上師,然後馬上去問他,師父您曉不曉得?您有沒有加持?


究竟的上師是我們自已內心真實的自性。「了解上師是一切修持之中,加持最主要的來源」,各位當應知牢記,莫以世俗的觀點看待傳承的上師。我們所說的上師是如法具有傳承,並經由修持證悟者,而不是自稱的上師。


  以這樣說:每一個人都是自已的上師,不是嗎?有學者亦說:「我們所謂的佛或者喇嘛,並不是如同鐵、水晶、金子、銀一樣物質化的東西,你絕對不能以物質的態度來思考他們。


喇嘛或者佛的本質是空性,他們的自性是清明的,其外相則閃耀不受阻礙的覺知,充滿靈氣。除此之外,並沒有物質上的形態或顔色。明了上師究竟爲何之後,我們就能夠生起信心,並且將心沈浸于其中,平靜住于其上。這種態度、認知和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如是,上師是沒有物質上的形態或顔色。也許有人不表同意,因爲我們所看到的上師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如果執取上師的色身,就等于只看到上師的皮,因爲外相非永恒。因此表示我們還不認識上師。如果我們認識上師,應該是要看到上師的智慧心,看到上師的內在本質。


上師的本質是什麽?就是無汙清明的智慧,就是空性,就是佛。只有在我們對此有真正了解時,才是知上師,而不是在意上師外相的美醜胖瘦。


  如是,對上師本質的了解後,上師將常住我們內心中,一刻也不會改變;如果不解上師本質,我們將會因爲上師的住世而遠離上師,上師的舍報而哭泣,如此將永遠得不到上師的加持。


上師的可貴,就是以真理擬人化的譬喻來教導我們,讓我們方便了解,這就是金剛乘上師的特質;而不是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然後把真理模糊化,讓我們看到的真理永遠是世俗的相對法。金剛乘的上師不會如此,會讓我們去看去了解,以二谛詳述。這種教證法適合于金剛乘根基者,若非根基,也許會說所學與生活不相應。


這個就是根基。人就是在此中産生矛盾。若不將真理擬人化,世人何以了解絕對的真理呢?一切依緣而生的萬物本質都是性空的,性空就是絕對,離言詞所能說。絕對的性空,我們只能憑想像揣測而非了達;


如何才是了達性空?如果它本來性空,就表示本來即無有可示啦!所以我們證空必須依假有而證真空。譬如一個玻璃杯,它的外相形色是俗義谛,亦即是相對真理,而非勝義谛絕對真理。


一個相對的東西,經由分析思考,我們將發現在相對裏頭分析到究竟就是空。故我們說空是絕對的真理。爲什麽要經由這種思考邏輯來了解絕對的空性?主要是爲去除我們對「有」的執著。依此方法所得知空尚不能說證勝義谛空,因爲這是想像的空。對「有」不産生執著,即不需修空,需要修空是因爲執著「有」。如是教導端賴上師,對我們凡夫來講,上師就是真理的人格化。


  頂果仁波切說:「沒有任何一尊佛不依修持、不依精神上的導師而證悟。」所以諸佛也都需要精神真理的指導老師,才有辦法證悟。


  就我們平凡的心靈思考,是沒有辦法領悟什麽是絕對的。我們觀想「空」,只能憑空觀想「空」是什麽樣子。事實上我們觀想出來的那個空也不空啊!如果空,就觀想不出來了。可是爲什麽要一再的重覆觀空,主要就是讓我們去除對「有」的染汙執著。


一旦「有」的染汙沒有了,那麽空也不需要了。所以學習佛法,是爲了讓心解脫,不是要讓這個色身解脫;色身沒有辦法解脫,哪一刻它會解脫?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它就解脫了,任何病痛在停止呼吸的那一刻不再受苦,但是心仍受苦,諸多煩惱擾心故有苦受。各位好好的想想,將會發現此語涵意深遠,不是你想像中那樣子。


超越心靈的唯一途徑是信仰。如佛告訴舍利弗說:「只要依信仰就能了解絕對的真理」。因爲信仰是源頭,沒有信仰,如何能親近善知識?沒有親近善知識,又如何了解真理?


  凡識不能盡知諸法,即世人非是全智者。有此一說,是人未經修持,卻聲稱,「哈雷彗星來時我開悟了。」竟然也開始傳法授課,這種自欺欺人的話如何能相信?哈雷彗星如何令人開悟?若說來去,其從未來過,也從未離開,是在宇宙中不斷循環運轉。


若哈雷彗星具有讓人開悟的能量,那麽應該令所有人開悟,爲什只有他開悟?事實上,唯有藉著上師的引導,才能識得我們的心性本具;唯有了悟自已的心性,才能重新開悟,獲得本具的智慧,此智慧就是佛性。了解佛性,唯有依清淨轉化中獲得。我們現在心之所以不純淨是因爲無時不刻我們都在制造念頭、執著念頭,不斷懷念過去、幻想未來故稱不淨。


  能不憶過去、不思未來,住當下覺醒自性中那就是心的本來面目。


言簡義赅實不易懂─肚子餓了吃飯去!修大手印是覺悟之道,大手印就是覺醒的空性。我們每一個人都具有覺知空性的本能,但凡夫所具的自性覺性一時爲染汙遮蔽。如沈睡夢中尚未清醒,故說凡夫的空性是「迷惑的」。雲何迷惑?指的是尚未覺醒的空性。


「覺明」就是對空性的覺悟了達,所謂覺醒的空性,就是我們的智慧。什麽是智慧?這裏所指的智慧是不需思考的,超越世俗的聰明。譬如彈指之間,了解過去、現在、未來,不假任何思考,也沒有任何疑惑;看見孔雀的羽毛,即明白個中因緣爲何。


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疑惑,這就是盡所有智。如所有智,唯依上師加持而得。換句話說,上師的心跟弟子的心能夠合而爲一,弟子把他的心完全打開。爲什麽說完全打開?


當我們把自已的心完全打開時,上師才會在這種情形下指出「心」的自性。當一位上師打開我們最深層的心扉時,我們對上師的信仰就會很自然地生起,這時候我們將能一瞥心靈的自性。


同時會對這位上師産生無以形容的喜悅信心以及激賞你的上師,只要憶起上師便心海澎湃,彷佛血液加速,而且充滿感激。但重要的是,此時的心是安詳平靜而非激動。若言激動,也只是一種形容而不是抓狂。這種感受不是創造出來的,也不是我們去跟上師要得到的,這種緣自于骨髓深處真實的感覺,就是真實信仰的來源。


  上師的本質即是無可取代的自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