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法釋疑【持咒速度、頻率問題】 (海雲繼夢法師)


 


持咒頻率一定要穩定,這是實際修法的根本。我們講過很多次,禪法是用意根,能所合一,所以叫做置心一處。心就是能,而一處的『處』是所,所以要先找到心,再定位所,然後把心安在所上,這個叫做置心一處。密法就不是這樣啦!密法持咒是要讓聲塵合一,直接從種子字的『能』,去跟咒語的『所』相結合,這個時候你都不要用心,也不要找心。

1、問:目前持咒只要求速度,或者對咒語的感覺靈敏性,這樣對嗎?


答:各位要記得,我們要求的是持咒速度穩定,要先求穩不是求快!所謂的穩定,就是,譬如說一分鐘可唸咒十八次,那就訓練自己每一分鐘就是剛好十八次完畢,就算只有三秒的誤差就不行!一秒鐘是可容許的誤差質,超過兩秒鐘以上,就該提高警覺了;三秒鐘以上那就是不及格。
  而之所以要求穩定,是因為當你能夠穩定後你才有可能去『感覺』那個咒語。咒語是一種頻率,跟你的字母要去相應,我們道場在持咒之前一定要先唱字母,字母唱完以後,要讓咒跟字母相印就不難了。
  所以持咒頻率一定要穩定,這是實際修法的根本。我們講過很多次,禪法是用意根,能所合一,所以叫做置心一處。心就是能,而一處的『處』是所,所以要先找到心,再定位所,然後把心安在所上,這個叫做置心一處。
  密法就不是這樣啦!密法持咒是要讓聲塵合一,直接從種子字的『能』,去跟咒語的『所』相結合,這個時候你都不要用心,也不要找心。從這個地方產生不可思議的境界,那才是不可思議解脫。知道嗎?所以密法也有『能所』在,是透過聲塵、透過舌根,去合一的,這部份修法者慢慢地就能體會。

2
、問:我在家持咒的方式,並不是數次數,而是用定時鐘的方式。因持咒是專注在聽音聲和向內觀自身微細的變化,以及要如何的超越它。但目前又規定功課,持咒每天要數次數,請問我該如何來調整比較恰當?


答:如果持咒頻率穩定,數次數這只要用時鐘計時就可以了,你在持咒的時候根本不用數,時間到了自然可以簡單計算出來!如果定時計時仍然不清楚持咒次數,那是因為你不穩定。所以說定時鐘跟每天數次數這兩者不相違背。
  而師父們之所以定下每天應念的次數,不是要你『繳交』次數,是要你懂得去用功,持咒時間不要太短!為什麼叫你念一千遍?因為怕你只念一百遍。至於用功的時候該向內觀還是聽聲音呢?這些你還在摸索,我們不跟你講對、不對以及如何調整,這要由自己去調整。

3
、問:我都是用金剛持,因為速度快,所以使我更專注在咒語裡。以上這些都是正確的修持方式嗎?


答:金剛持沒有錯!至於是快或慢會比較專注?這是個人的問題,所以我們不統一規定。雖然明確的規定方便大家依循,但規定太多時,就會發生這個同修的狀況——擔心自己的持咒方式不正確。這對他會有很大的干擾!但要是沒有規定,又會像一盤散沙,不像共修。所以大家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拿捏好。
  規定是一種文化,是共同準則。但修行是你個人的,個人要怎麼進行的部分,你要自行拿捏。當還沒有辦法拿捏到的時候,那麼暫時以規範的原則來作為摸索的依據,不要跑開這個範圍,在這當中就可以找出一條自己的路,這個才是你真正要走的路。
  行法本身的部份要勇敢的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不過禪堂規矩、壇城的規矩那完全是佛陀的規定。這些規矩當中它也有可變的地方,也有不可變的地方!在可變與不可變之間,你自己要慢慢的去揣摩,這是一份相當重要的功夫。

4
、問: 持咒很快時,會跳出很怪的念頭?


答: 那些都是妄想,就算持很慢也會有奇怪念頭的。只要透過持咒把心抓回來,什麼妄想都不要理它。任何持咒都要求要越快。速度快可免分心,但速度平和身心較安詳。我們不是要你一直快,像我們在共修的時候,大約有半個鐘頭的時間是要慢的,那是為了要調身、調氣、調息。共修的時候絕對不是一下子拉到很快,如果你每次都這樣快也不是辦法,所以為什麼要共修,共修就是一個規矩,它是架構,你要訓練自己走上那個架構。
  再說到慢,慢是看你的耐心夠不夠,一下子就想很快的,絕對耐性不夠,脾氣也不好。這樣修行不會進步,是在應付--就像學校作業,因為要交給老師,不交不行嘛!便隨便寫一寫交出去,認為「我有寫就好」。如果你知道那些字就代表你個人,那你就不會亂寫了。
  今天修行也是跟你寫字一樣,你要寫得像自己,不是在應付交作業。不管怎麼樣,持咒快或慢各有優缺點:速度慢,因此可以使身心較安詳,才能透過祥和、身心的寧靜置心一處,不過慢容易產生妄想;用加快持咒來使自己專注又可能會造成緊張…。修行訓練的功夫就在這裡,你不要取一舍一,要兩個都成就。不但要快,且要置心一處不會緊張,才是真成就。
  所以持咒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到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三十分鐘,用標準速度慢板,然後加快、接著再更快,然後到最後快板結束。所以修行為什麼要共修,就是要好好把這個速度帶起來,唸得好壞,韻如何其實並不重要,但是速度的控制非常重要,各位一定要儘量置心一處,很專注,又不緊張,這樣子你就達到第一個階段的成就。

5
、問:持平音速度更快?


答:持咒的時候,你用什麼音其實不要緊。快速持咒時聲音會一直壓縮,然後會有一個音,那就是你的種子字,那個音再和你持咒的咒語相交,把心安置在那一點,就對了。

6
、問:時間的改變會影響持咒的狀況(如縮短時間)嗎?或是因穩定度不夠?


答:你指的影響是影響它的功力呢?影響它的效果呢?還是?
  持咒一段時間後你會發覺,要訓練就是速度的穩定。以一個鐘頭的標準時間來看,假如你是念半個鐘頭以後才開始頻率穩定,那將持咒時間縮短為半個小時,不就是剛要穩定你就停住了?這樣當然會有影響。如果你是十分鐘後就能穩定,那縮短成半個小時就是原來五十分的穩定變成二十分的穩定,只是這樣子。

7
、問:持長咒一、二千遍需要35分鐘,此狀況一段時間了,卻有不想做功課情況產生,為什麼會這樣?


答:這是一個瓶頸,長咒持一、二千遍那是半個鐘頭左右,只是你怎麼產生不想做功課的情況?這就是沒有產生喜悅,反而產生厭倦。要怎麼產生喜悅?這需要自己去留意了。可能是因為持咒時沒有韻律太機械化,造成你麻木了,這個狀況是會發生的,通常是做功課一年以後容易有這種情況,你自己要去成長、克服。

8
、問:准提咒持四千遍花了49分鐘,用喉音的時間比較多了,希望能突破慣性,重新調整,每次只要專心一點,頭就會痛,是不是用心的點不對?修法是不是會讓嗅覺變得靈敏?我現在有時候好像小狗一樣(就是變靈敏的樣子)


答:「用喉音比較多,要想突破,重新調整」,這是第一個問題。『用喉音』就是你自己在訓練的過程中,自己一再的在調整啊!用喉音只是其中的一個方法。至於重新調整不用喉音是不是會進步?那倒不一定。改以其它的部位來發音當然可以,但對於你的層次不一定會提升,次數也不一定會增加,因為你現在是四千遍49分鐘已經是非常快了。
  到這樣的速度應該著重的是:是不是每一遍都很清楚?這個是很重要的!不能夠有模糊的地方。另外,假如你是用大腦或手指頭計數,或者運用其它計數方式(如每100遍計一次數),要留意的是計數也是一種妄想。
  再加上你說「每次只要專心一點,頭就會痛」,可見你的方法可能不對,也許是用心的點不對、或是你還沒有正式用心。你在計數上是弄得很好,但勤於計數也只是機器,沒有生命,也就是說你的生命還沒有進去。所以現在的重點不是突破跟成長,而是你要懂得用心。如果沒有用心上去,那持咒只是在修廣大福報,雖福報很大,但都是有漏福報。
  一定要注意到把心用上去。用上去的時候你的計數會有一個規範,應該是說四千遍仍很清楚,但是從某一種公式裡面算出來四千遍,而不是你算得很清楚的四千遍。我這樣講你們有聽懂嗎?你123一直算,算到多少都是妄想!所謂的某一種狀況,舉例來說,像我已經養成一個習慣,唸完某個固定次數,手指頭很自然的就掐某處一下,當手指頭全掐完的時候,就代表已完成千次持咒。如果你們有形成類似這樣的公式,自然不用再費神計數。
  所以應該把心在咒上,而不在數字上。因為要把心放在咒上,那持的遍數多寡其實是不重要的,而是要這樣訓練出一個計數的公式,待持完咒一算屬時間,就能知道自己持了多少次咒,這樣就能確定持咒時,心是在咒語上。
  禪修容易掉入外道禪,也是因為這樣,心沒有置於一處。不過禪修時數1234不會成為外道的特異功能,但是修密的話,透過咒語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那就有可能產生特異功能。
  譬如說,你第三個問題問到「修法是不是會讓嗅覺變得靈敏?」會啊!也會讓你眼睛變得很靈敏,那個是六根對六塵所反應的狀況,有可能會產生。當你一直專注在這個時候,當然會很靈敏,甚至比狗更靈敏,那就是特異功能。
  我們為什麼要你持這個咒語呢?就是要把你的整個注意力放在咒語上面,融入咒語的境界裡,生命的境界就會現前。若把它融入數字裡,那叫無記。無記,福報很大,會隨著你的因緣,可能造業、可能行善,這不一定。而若是把它放到嗅覺上,那就不太一樣啦!下輩子鼻子不止很靈敏囉!搞不好會像大像那麼長,因為你訓練到鼻子上面去!如是因,如是果嘛,對不對?所以你這個要留意!把注意力安住在咒語上面,其它你不要管。
  所以第二個問題問到:「每次只要專心一點」,可見你原來的心是不專的,心是在數字上的,說不定,還有其它的妄想。這個問題剛好對我們想要實修的同修,都是一大棒喝,這不是她的問題而已,只是她代各位請法,各位應該心存感恩!

9
、問:十一面觀音咒,持108遍,要45分鐘;持十一面觀音咒時,音箱會跑到鼻腔一帶,與持准提咒的感覺不同。


答:當然,十一面觀音咒比較長,比准提咒長很多,持108遍要45分鐘並不奇怪。至於「持十一面觀音咒時,音箱會跑到鼻腔這一帶來,與持准提咒的感覺不同」,不是因為持不同咒的關係,是因為你有持准提咒的基礎,現在再來持十一面觀音咒,就會開始起一種變化。假如你一直持准提咒,這種變化可能不明顯;現在換過來十一面觀音咒,這種變化很快就能感覺到。這是成長的狀態,但這一種狀態,你還沒有真正受用。
  音箱跑到鼻腔來,就是發音的方法不同而已。這一點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各位學字母的地方,四十二個字母,每一個字母大概都有十三個音,這十三個音事實上,是從十三個部位發音,不但鼻腔,頰音、唇音、舌音、喉音,各地的發音狀況你都要去訓練。
  所以基本上一個人同時發音唱歌的時候,應該可以唱十三首歌曲。就像夏天蟬在叫的時候,你會有錯覺認為是整個樹上千千萬萬的蟬一直叫,其實只有一隻蟬在叫,只不過它叫出來的聲音就像是幾千隻在叫一樣。
  現在我們跟台北藝術大學在研究,怎麼樣子開這麼一門課程--學習呼麥的唱法。呼麥的唱法就是一次唱歌可以唱兩個音出來,這已經很神奇了,已經有很多人靠這兩個音乃至三個音,在這個世界混飯吃。那不管怎麼樣,我們希望各位可以去學習如何同時在不同部位發音。
  假如你把原來的音箱跟現在鼻腔的音箱同時發音,那你呼麥就畢業啦!怎樣訓練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我們可以告訴各位,確實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在持咒的時候會發現那種現象,你不用怕,那是正常的,那表示你在這一方面,有一種特殊的能力。

10
、問:我持十一面觀音咒324遍要花105分鐘。由持多年的准提咒改結界十一面觀音咒,不知是自己業障的關係,或是趕速度,持咒過程還沒調順呼吸,感覺修法以來,最近反而是退步了,身體毛病也逼出來。以上種種,是自身內心深處的惡質、雜質開始在清除嗎?目前週遭發生的事,常常反省、改正。


答:換個法修,常會有一種情況,我稱之為激盪。真的有用心修法時,會有這種情況。譬如計數的方式就沒有原來的那麼順利,得要重新熟悉。其實我們剛開始都在訓練自己技術,要把它訓練得很熟練,你才能夠進入用心的階段。這個數字的計算方法,其實並不是重點,它只是在幫助我們攝心。真正修法根本不在數量的多少。
  各位一定要記住,不管你到哪個道場、修學哪個法門,計數都不是重點,不是念越多遍成就就越高。那都在加行位上面。你跟藏密的法師學就會發現,他隨隨便便就念十萬遍,要是一直計較那個幾遍,那你根本沒有進入狀況。要是十萬遍以後可以放下,那意思就是說,你透過這十萬遍的訓練可以到達"不用算"的目標。
  假如你一直在計較這十萬遍,師父就會告訴你,再十萬遍。又滿十萬遍,他會告訴你,再十萬遍。因為你是把心放在數字上,不是把心放在你的咒語上。訓練是要透過數字,把心融入咒語上面;現在我們顛倒了,透過咒語把心融入數字上。
  再來就是,進入狀況本來就會有一些衝擊,會把生命中的一些業障--就是我們講的惡質跟雜質,給逼出來,不要沉澱這些東西,逼出來其實是很大的功德,給它做回向就好了。

11
、問:十一面觀音咒,3050108遍。問題是:十一面觀音本尊咒,可否在早課念一遍,另擇時間念108遍?


答:早課念一遍,另外再念108遍?念一遍幹嘛?你最少也念個七遍嘛!它不是很長,既然要做早課,就要有誠心。沒時間不要緊,先念七遍;如果真的趕時間,那佛前頂禮一下,在走到車庫或者到車站前,念108遍,不一定在佛前。心裡有在持咒,這樣就好。
  不過忙到這樣的話,你念一遍跟念108遍都只能叫結緣,不是真的做功課。

12
、問:我感覺持咒在師父的帶領下,若用有高有低的音律進入時,會卡在那高低音的音律中,而若想讓他趕快出現大家的那種共鳴之音,反而難培養起來。最好是用一音的方式,會比較快進入共鳴之音。


答:你被道德律干擾太大了,是你自己卡死在外面的規定。規定是需要的,師父帶領的模式也是需要的,但是你自己要去適應、調整!你可以用一個音來培養那種共鳴,這沒有不行。假如大眾都持一音,那你要用高低來表達你的特色,也可以!只要不干擾別人就好。
  一定要跟大眾取得一個共鳴,你自己要高低音還是一音,都可以。而如何不同音又不干擾別人,並能聽起來和諧,你自己要去訓練。
  提出這個問題的同修,應該是一個非常乖的孩子,因此被這些規定所幹擾。我希望這位同修,能稍微叛逆一點,背叛一下這些規矩!因為被這些規矩卡死了以後,你的自信沒有辦法發展出來。稍微叛逆一下,不要干擾別人就好,對於這些規定,不要有太大的這種罣礙!

13
、問:每次持咒打坐時,習慣用掃瞄似的由頭至腳掃過,掃過處無形無色無光,掃過處身似不見了,這方法只適合默持,久之就懶得出聲,如今改變念出聲,又配合呼吸就覺得很難,氣也不定,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心靜不下來,有無法進入狀況之感。應如何調整?


答:訓練方式不同,是會有這種情況。這個就是我們要去做調整的地方,你不能把原來默念的那個方法跟標準,拿來看現在出聲念的狀況。
  同樣的,默持的人跟朗誦的人不僅環境不同,而且所出現的境界也不一樣,那是兩個世界。為什麼我們說修行方法很重要,因為用的方法不同,標準就不同。
  默持的方式你習慣了就懶得出聲,懶得出聲以後它就產生一種昏沈狀態,那你一定會展不開。而現在出聲念,出聲容易掉舉,也不是絕對的,所以你要怎麼樣能夠掌握適當的那一種狀況,這個是功夫,一定要訓練的地方。當你從默持的昏沈,轉變為出聲念之較開朗的境界時,問題就產生了,因為轉化的過程總是很難適應的,這調整的過程都會有。
  譬如說,第一個是呼吸的問題,你默念的時候所耗費的肺活量小,但是出聲念肺活量大,因此你就要開始調整。不只呼吸,口水、換氣,都會有問題,因為你默念的時候只要呼吸順暢就好了。這些都是轉變修行方式必然的狀況,需要時間摸索出竅門。
  此外,用生命能量的壓縮訓練也會發生這種情況;從三千聲到六千聲,加一倍的持咒數,哪那麼簡單!口水要怎麼吞?換氣要怎麼換?聲音大小……等等,都需要重新訓練的。
  本來在轉變時,若在任何地方有執著,都會發生困難。從不出聲到出聲,那個狀況也是一樣。執著在原來的慣性上,要調整過來就會變得更困難。你現在問說應如何調整?我沒有辦法跟你講明白,因為這是個人的修行,需要自己慢慢摸索出自身的適應之道。這個就是修行。
  這個功夫誰都沒有辦法替代,只能聽別人調整的經驗來當做參考。你在調整時有什麼狀況?這需要自己多注意觀察,才能找出對治之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