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噶瑪巴





八供的意義




                


藏傳佛教是多善巧, 多方便的佛法因此, 不論是寺廟, 佛堂中的擺設或修法時所用的法器即使是小小的東西, 都有它要表逹的深奧涵義如置於壇城前面, 用以供佛的八供杯即是一例.


"八供"是古印度傳統上迎請供養國王等貴賓的禮儀, 佛教徒則以此方式供佛八供之排列次序為 : 飲水, 浴水, , , , 塗油, , .


 


                             佛壇八供                               


獻供是佛法修習的一部份, 有些寺院中所看的供品是依傳統方式獻供的這些獻供不謹謹是儀軌的一部份, 而是發願服務眾生的延長.


獻供是執與貪的對治方法獻供有其物質的意義, 就是一個人獻出他所有的有價值的物品一般言之, 佛壇上獻供以八種為一組, 放在八個容器中, 每一供品均有其特別的意義:


 




1) 飲水 : 供佛飲水, "" 之清淨消除眾生之渴, 尤其是惡鬼道眾生.




2) 浴水 : 供佛洗腳, "" 之清淨令眾生皆得清淨身.




3) 供花供佛眼賞, 即視覺之美令眾生具備莊嚴, 成圓滿相.




4) 供香 : 供佛鼻聞, 即香味之美令眾生具足法身香.




5) 供燈 : 供佛照燈, 即一切宇宙之光體令眾生的無明清除.




6) 供塗 : 供佛塗身, 即妙觸, 令眾生淨除貪瞋癡等著習性.




7) 供食 : 供佛口賞, 即口之清淨令眾生消除飢餓之痛苦.




8) 供樂 : 供佛耳聽, 即妙音令眾生聽聞佛法, 開智慧.



 


 


八供及水供

* 本文節錄自「大圓滿前行講記」*



八供杯的第一杯是飲水,是解渴的,第二杯是洗足水,第三杯是獻花,

再下來依次是獻香、燈、油、果、樂。八供中,「花」代表眼睛的對境

,透過眼睛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可以看到所有的顏色;「香

」是鼻子的對境,透過鼻子可以聞到所有的香味;「燈」是意的對境,

可以產生光明,消除黑暗,就像我們尋找生命解脫之道,需要明亮的智

慧之燈來照亮心中的無明一樣;「油」是香水,是身體的對境,從香水

中覺受肉體的觸覺;「果」是舌頭的對境,透過舌頭,能感覺美好食物

的味道;最後加上「樂器」,是耳朵的對境,透過耳朵,可以聽到外在

世界的聲音,聽到宇宙中最美妙的聲音。透過眼、耳、鼻、舌、身、意

所感受的方式,我們將自己最需要,人間最美好的一切,全心全意,供

養給諸佛菩薩。

事實上,僅僅用水供養,也有很大的福報。 阿底峽尊者來到西藏時說:
「…只要好好供養乾淨的水,就足以讓西藏人成為很有福報的人了」,

他當時就批評西藏人,不會好好運用自然天成的資源。

作水供時,應該認真地擦淨七個供水的供杯,排列時,不可以歪歪斜

斜地排,供杯與供杯之間,應該有適當的距離,不要太寬、也不要太

窄,要將供杯擺得整整齊齊,看起來很順眼才好,所供的水,不可以

夾雜穀物、灰塵或小蟲等異物,供杯的水不能太少或太滿,不要有水

溢出供杯。

無論是供任何供品,都要擺得很潔淨,有次序,很整齊,這樣用心做

的供養,可以累積很多的資糧。這樣的供法,並不是佛菩薩要求我們

做的,而是為了淨化自己的業力,對我們很有幫助,可以圓滿福德資

糧。


 



                                  



八供源由






什麼是佛前供水、花、香、燈、塗、果、樂等八供呢?



這是緣自印度的習俗,貴賓來到家中,先招侍人喝水、然後洗腳,再掛串花環在脖子上,以香薰一薰淨化全身,然後亮起燈來,身上塗點香水精油紓壓,並給予食物招待,全部都俱全之後,再彈琴給客人享受。

我們供養佛陀以八供,但其實三寶是不需要這些供養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眾生能累積資糧而來做八供的,而供養也以發心廣大的前行、思惟三輪體空的正行及普皆迥向的結行三清淨為關鍵

廣修供養,在顯教是普賢十大願之一,在密宗亦是七支行願中的一支。獻供主要是對治執著與貪念。以眼、耳、鼻、舌、觸、意等愉悅之物來供養諸佛菩薩的六根。雖然諸佛菩薩已經六根清淨,並不需要這些世間的東西,但是,為增加眾生的福德而納受世間諸物的供養。


 八供除了上供諸佛外,也下施六道眾生。想像眾生因此獲益,消除其一切困乏,圓滿佈施波羅密,亦符合佛陀所說的同體大悲。而每一供品均有其特別的事理意義。


 八供又表八風不動,其陳設方式以金、銀、銅、瓷為杯。除二杯水外,餘杯皆盛米或珠寶(寶石、珊瑚粒、珍珠)依水水花香燈塗果樂由左至右陳列,供法性或父系本尊。或加一套由右至左陳列,供自性或母系本尊。


 每天早晨作供時,要換新鮮的「水」。晚上撒供,將水倒出拭淨倒放。「花」、若自身能力所及,可每天更換鮮花,否則亦可以寶石花、緞帶花…..等人造花代替,長期使用。「香」、「塗」、「樂」可長期使用。「燈」在油盡時須清潔燈杯,換上新燈油。「果」若以食子供養,便不需經常更換,若以餅乾、水果、糖果等實物供養,就需每天換上新鮮的。


 行者做供養時,所供愈多,累積的功德亦愈大。但正確的發心和知見以及清淨的供養,才是真正能積聚福德資糧之關鍵所在,尤其我們應了解「三輪體空」的實相供養,一點不著表相或分別對立之念。




水 (飲水)---迦

供佛飲水,即意之清淨。消除眾生之渴,尤其是餓鬼道眾生。


水是空無自性之物,可以結冰也可以做湯;可釀酒也可成尿。蒸發為氣體;凝結為固體,不變為液體,外相雖有變化,本質是一如的。

第一個供品是飲水。供水的功德是在消除眾生的口渴,尤其是餓鬼道的眾生可以因此而解除口渴的痛苦。供水亦有使眾生廣被佛法慈悲,終能身心清涼的目的。


水 (浴水)

供佛洗腳,即身之清淨。令眾生皆得清淨身。


與閼伽供一樣,使眾生廣被慈悲,並消除修定及佛法瞭解上之障礙。


飲水及浴水做為供品,並非佛陀口渴或需要清潔,而是向皈依的對象獻水可以幫助我們積聚功德而得到自身的清淨。我們的身體有許多缺陷而且很脆弱,獻供的目的也有消除我們修法、修習禪定及瞭解佛法時會遇到的障礙。

供水時,杯子要擦乾淨,先倒入一點點水在第一杯中,於後依次過濾一遍。再以一粒米寬的間距排整齊。由右邊到左邊依次倒入清水。不宜太滿,可保留一粒米之高度,特別要注意供水的五種過誤,要能遠離才可得到五種功德。


花 (妙華)

供佛眼賞,即視界之美。令眾生具備莊嚴,成圓滿相。


花無自性,有些是葉裡花,如秋海棠;有些則含果,如蓮花。有香有臭或無味:有開數日,有朝開暮謝,雖外相不同,但在一定時期裡都是可愛的。


第三個獻供是花,以此將成就者周圍莊嚴,雖然獻花對於圓滿的佛界並不需要,但這對獻供者有利益。也讓我們有意願使所有眾生可以找到高貴的住所,終極可具備像成就者一樣圓滿的種種相貌及特質。

如何以供花來累積福德資糧呢?
從前迦那迦牟尼佛在世間應化時,許多比丘在城中托缽,富貴人家以美食供養,而一貧窮人什麼也沒有,但他對比丘生起無比信心,恭敬地在草地上摘了不同顏色的各種花朵,以很清淨虔誠的心來頂禮,供養。
他後來在釋迦牟尼佛的祇園精舍投生為一富貴人家之子,相貌莊嚴美好。出生時,天降花雨,得到「花神」之名,這位「花神」後來長大,在佛前受比丘戒得到羅漢之果位。可見供花時,最重要的是以虔誠清淨的心,發願眾生皆能得到佛陀究竟果位,即使是小小的花朵,也因發心廣大而會有極廣大的功德利益。



香 (薰香)

供佛鼻聞,即香味之美。令眾生具足法身香。


香無自性,顏色不同,長短大小不一,有的價昂,有的便宜,但燃之皆出香味。


獻香並非因為佛菩薩需要借此除去身上的味道,而是獻香可以消除不快及不健康臭味的產生,所積的功德最後可實現修行深妙香氣的完成。據說完成修行的人都被甜蜜芬芳香氣所包圍。




燈 (明燈)

供佛照明,即一切宇宙之光體。令眾生的無明清除。


燈也無自性,皆本性空僅在緣起上有異。燈座有金、銀、銅、木、瓷;燈油有乳油、酥油、菜油、芥子油等之不同,但皆能發光。


第五種供品是燈燭。諸佛菩薩,用他們慧眼來淨觀,並不需要燈燭來為他們照明。獻燈是讓獻供者練習觀想所有眾生的無明都獲得清除,獻燈也是為了最後在眾生中知識及經驗可以明白的表現出來正如在佛陀及覺悟者清淨心中自然流露的一樣。

材料方面如燈油不論奶油、酥油、植物油都要很乾淨。供杯不論:金、銀、銅、鐵、陶、玻璃等不同材質,以自己能力為考量重心,而燈心要格外潔淨,根部直穩,表戒律清淨。中部厚實,表禪定力佳。末梢心尖易點著,表智慧力。



塗 (塗香)

供佛塗身,即妙觸。令眾生淨貪瞋癡等諸習性。


塗香本性亦空,有用植物或化學製作而成,,有香粉、香精、紅花等之不同。檀香油、藏紅花水、巴黎香水,每一種塗香都有特別的配方,不可自讚毀他。


容光煥發而圓滿的成就者當然不需要塵俗中的香水來經驗自然圓滿境界,但我們獻香水是為了暫時淨化不良的習性,如貪、瞋、痴,而最後不但是習性,連外界周圍也被清淨而圓滿了。



果 (饌食)


供佛口嘗,即口之清淨。令眾生消除饑餓之痛苦。


食物也屬空性。米、麥、水果、餅干、糖果各有不同,但皆可充飢飽腹。


第七供即是食物。成就者不需要食品之供養,供食品之目的是暫時消除眾生飢餓的痛苦,並帶來充分之食物。最後獻食物可令眾生經驗到靜思圓滿的境界「三摩地」,令眾生依靜思之自然資糧而生活。

談到供果來累積福德資糧前,先說一則小故事:過去印度有一對貧困的母子,當兒子一遠去他方種田時,母親為他備了食物作為午餐。當他正想吃時,來了一位托缽的比丘;兒子想我們家前輩子也沒累積資糧,如果這輩子不累積資糧,下輩子會更貧困啊!於是以恭敬清淨心供食給比丘,並發了很大的願。這一念殊勝的大願,使他下輩子轉生為王子,吃穿不愁。
因此我們也要以清淨心為自己及虛空的眾生發願供養三寶,由於發心清淨,並且迴向,不只得到國王果位,還會說得佛陀之圓滿果位呢!



樂 (妙樂)

供佛耳聽,及妙音。令眾生所聞佛法,開智慧。


音樂明顯的屬於空性,聲音非由樂器來,也不是由手指來,同時各種樂器不同,經由緣起以手彈奏或口吹,方產生樂音。


供養美妙音樂作為累積資糧之方式又如何呢?
我們先以鈴之妙樂為例。一般在佛堂或佛塔、寺院的角落有鈴、風吹鈴響,以此妙音供佛之意是對佛陀身法意清淨之讚頌、用唱頌方式禮讚三寶、功德尤其廣大。
過去,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有一國王叫波斯匿王,他帶著眷屬一起去祇陀林,忽聞妙音響起,一路上連大象、馬匹、畜牲們都駐足諦聽。波斯匿王十分好奇,心想是誰的歌聲如此迷人,連畜牲們都如此沉醉?原來是一位個子小小的比丘唱頌的。波斯匿王請教佛陀:「小小個子比丘是什麼因緣而有此美妙唱頌能力?」 佛陀說:因為他曾在迦葉佛的舍利塔上供了一個金鈴子。並發了清淨的大願,因此在五百劫之間,都有能力唱出美妙之聲音,令眾生陶醉。

所以我們在佛堂以三清淨來供養 - 發心清淨、正行清淨以及迴向清淨,不論風吹小玲、大喇叭、哨鈉、笛子、跋.…供養之後,都可能如小小個子的比丘一般,具足佛音六十支的美妙成就。




 


 請點進加入宏元的奇摩家族,會以家族信與您分享精華圖文、影片、佛曲MV及贈送結緣品消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