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印光大師開示:十念法要





       (一)所言先從十念進行,不知十念一法,乃為極忙之人所設。以終日無暇,但只晨朝十念。若有工夫人,豈可以十念了之乎。如先念十念,再按自己之身分,所立之功課做,則可。若但十念即已,則不可。況此患難世道,禍機四伏,若不專志念佛及念觀音,一旦禍患臨頭,又有何法可得安樂。況汝家道向有豐裕之名。現雖不比以前,然一班癡人,固常欲奪而有之。汝不知淨土法門即已。既已知之,何可泛泛然修持乎。即謂世緣或難無礙,但宜有事時從減。無事時,何亦可作有事時之預備,免間斷之咎而不修乎。






  (二)按理宜淨素。雖勢難即淨,但宜少食。即食,亦當存一憐憫度脫之心。非喫葷人念不得佛也。






  (三)念佛豈有定章,但取適宜。清醒時,金剛念,默念。昏沈時,小聲念,大聲念。






  (四)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當量自己工夫,勿只取其安逸。






  (五)禮佛唯取志誠恭敬,固不在世儀出世儀也。






  (六)彌陀經,宜朝暮作功課。若有暇,清晨洗漱畢,或先用十念法,後再禮三拜佛,念彌陀經一遍,往生咒三遍,念讚佛偈,念佛五百或一千聲,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三聲,再念回向文,三皈依。照文鈔及彌陀經白話註後附之修行法。餘金剛經等,當另一時念。隨自己工夫定。






  (七)佛號,彌陀經,均無甚別音字。飯食讀反寺,仍是世音,四書五經皆是如此。以人多忽略,認為特別音。汝試查查字典。然飯食讀本音,亦可。讀本音,飯即是飯,食即是吃。讀別音,飯(反)即是吃,食(寺)即是飯,固兩皆可通也。唯佛號上之南無二字,必須要作納莫之音讀。其義,白話註後詳說之,不可讀本音。






  (八)念佛宜量自己之房屋,地步寬窄。如其能繞,(繞行)固宜先繞。或於屋外繞,亦可。繞時亦可舒暢氣息。(繞佛乃表示隨順佛意。)不徒表示隨順而已。自己修持,但取誠敬。跪,立,坐,繞,各隨其便。若欲如法,誦彌陀經宜跪,立誦亦可。至念佛時,則先繞。繞念一半,則坐念。坐念將畢,則跪念十聲。再念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各十聲,或各三聲。庶身心調適,不過勞,不過逸,氣暢身適,有益無損。



 



印光大師示念佛方法



 十念記數念佛

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攝心之法,莫先於至誠懇切

心不至誠,欲攝莫由。既至誠已,猶未純一,當攝耳諦聽。無論出聲默念,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默念雖不動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

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如或猶湧妄波,即用十分念心數,則全心力量,施於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在昔宏淨土者,尚未談及,以人根尚利,不須如此,便能歸一故耳。

光以心難制伏,方識此法之妙。蓋屢試屢驗,非率爾臆說,願與天下後世鈍根者共之,令萬修萬人去耳。

所謂十念記數者,當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

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

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當自得耳。

須知此之十念,與晨朝十念,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較彼掐珠記數者,利益天殊。

彼則身勞而神動,此則身逸而心安。但做事時,或難記數,則懇切直念。做事既了,仍復攝心記數;則憧憧往來者,朋從於專注一境之佛號中矣。

大勢至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利根則不須淪,若開輩之鈍根,捨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難大難。

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時。若靜坐養神,由手動故,神不能安,久則受病。此十念記數,行住坐臥,皆無不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宏元 的頭像
    宏元

    宏元準提觀音共修園地(PIXNET)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