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重視以梵音誦咒的理由


果濱居士撰


佛陀在世時曾以「六十四種語言」宣講佛法(詳《普曜經‧卷三》、《佛本行集經‧卷十一》、《大莊嚴經‧卷四》),而當佛要宣講咒語時,根據藏經記載都是用「梵音」的,舉證非常多,如《大正》十九冊頁182上、623中、640上、二十一冊174上、892上等等。


試舉《佛頂尊勝陀羅尼》載:「夫誦陀 羅尼,務存『梵音』,但取其聲,不取其義。比來多失本音,良由『翻譯文字』有異,遂使學者多疑不決……今所翻者,稍殊往譯,應合『彈紐』,具注其側,幸請 審看,萬不失一。不應『彈紐』而『彈紐』者,是陀羅尼之大病也。若無側注,不假紐聲,但依其文,自當周正。所有『口邊』字者,皆須彈舌而言之,側注平上去 入者,依『四聲』而紐之。所注『二合』者,兩字相和,一時急呼,是為『二合』也……一切佛部陀羅尼真言,一切菩薩金剛等陀羅尼真言,悉皆如是……如擬學梵 音念誦者,先須學梵音」(詳《大正》十九冊389中)。


宋‧贊寧大師云:「又舊翻祕咒,少注合呼,唐譯明言多詳音反,受持有驗,斯勝古蹤」(《大正》五十冊725上)。文中強調學陀羅尼者一定要「務存梵音」,而且「但取其聲,不取其義」。唐譯密咒多用「反切」去詳注「梵音」,所以才能「受持有驗」,這都是要求要用「梵音」持誦咒語的明證。


劉繼莊的《新韻譜》曾言:「自明中葉,『等韻』之學盛行於世,北京衍法五台,西蜀峨眉、中州伏牛、南海普陀,皆有韻主和尚,純以習韻開悟學者」(見《趙宧光及其悉曇經傳》一書,新文豐),可見歷代祖師早就有以「悉曇聲韻梵音」之學來教導學人,在當時甚至以「參禪」為大悟之門;「唱韻」為小悟之門,可見以唱頌「悉曇梵音」的法門是為進入「開悟」的重要方法。


宋‧鄭樵《通志‧六書略》第五論云:「今梵僧咒雨則雨應,咒龍則龍見,頃刻之間,隨聲變化。華僧雖學其聲,而無驗者,實音聲之道有未至也」。 這是說任何宗教都有一種神祕的加持功力,咒語即是其中一種,但須依照它的「原音」來持誦,才能顯現出咒語的神祕力量。如果聲音不準確,距離所謂的「原音」 太遠、或太離譜,那麼咒語本來所蘊藏的神祕力量就不能百分之百發生它的功效。換句話說,我們持咒全憑一念的「真誠」與「精進」,不管它的音準不準,當然還 是會有感應的,不過很可能只是「事倍功半」。


持誦真言必須重「聲相」分明準確的經典說明:



《加句靈驗佛頂尊勝陀羅尼記》中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唐開元中,五臺山下,有一精修的王居士。連續念《佛頂咒》六年都不曾見已亡的父母,疑咒無驗,欲生退心。忽見一老翁儀容。甚異。語云:「非是咒無靈驗。亦非君不盡心。斯乃去聖時遙。翻譯多誤。咒詞脫略,遂失其徵」。老人即口授,令依此文句持誦。……後即見亡父母遂來……云:已乘兒精誠功力,近得生天(詳《大正藏》第十九冊頁386上─389中)。


一、《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卷19》 T20, p0900b載:


「彼真言行人或求成就,用『音聲相』作成就法,依彼『五音』,離諸『訛略不正』言音,若得『言音具足』方為圓滿,乃得相應成就。若不依法及『聲義不全』,於諸真言不得成就。」


注意:五音指「喉、顎、舌、齒、唇」,如ka行【喉音】、ca行【口蓋音】、ta行(下面有一點)【反舌音】、ta行【齒音】、pa行【唇音】。


二、《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2》 T18, p0725b載:


「持誦真言不依法則,及不供養,已不清淨故。真言字句,『或有加減』,『聲相不正』,不獲廣大諸妙悉地。亦復如是。」


三、《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卷10》 T39, p0688b載:


「又當觀想字字句句真言之聲,如前次第相續輪環不斷,一一『聲相明了』,如鈴鐸風梵之音,次第不斷,而入其身遍其體內。以此因緣,能令身心掃除垢濁。」


四、《妙臂菩薩所問經‧卷2》 T18, p0751c載:


「二、真言者。以所持誦本部真言之時,當令『文句滿足』,『聲相分明』,所有欲求成就之法,皆悉具足不得闕少。又須得諸佛菩薩先所居處,得是處已如法持誦,決定獲得意願滿足。


五、《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2》 T18, p0726a載:


「真言文字,勿令『脫錯加減』,『聲相圓滿分明』,所成就法皆悉具足。於佛菩薩所居之處,如法念誦。即便當獲意樂成就。


文字接龍遊戲的啟示:


為了讓人容易學而將「純正的梵音」大打折扣,這無異是為了人情而將佛法「賤賣」,好 像學英文的方式,如果為了讓英文「普及化」,而改採「中文注音」的方式讓大家「易學」,放棄了傳統的「KK音標」及「輕重音」,結果大家都學會了,但是卻 永遠學不到「流利正統」的英文,因為「教材」有問題,學習的方式出了問題,為求速成,而讓英文的「品質」低落!


  我們讀書時代一定有玩過一種語言「接龍」遊戲,這個遊戲的玩法是:找十個人一組,然後你唸一小段話給第一個人聽,第一個人聽後再一直往下傳到最後一個,結果我們會發現下面的現象--原文是「你真小氣,都不請我」,傳到第二個人他聽成「梨真小粒,都不請我」,第三人「荔枝小粒,都不清楚」,這樣玩到第十個人,可能已變成「你真是差勁,說的不很清楚」。而我們的「傳咒」方式跟這種遊戲一樣,本來是「PADME」,就減少成「貝美」;本來是「VAJRA」,就減成「班雜」。


  這種遊戲告訴我們「語言」的傳達很重要,如果剛開始就已經聽成是「失真」的音,那往下傳不知道會變成什麼音?如果我們在教人唸咒時,為了讓人「好唸好學」,就改成「近似音」或者「半失真」的音來教人,那透過語言的傳達後,這個人所學的咒一定比教的人更差,無論這個人多努力的學唸,他的成就也不會比教他的人「標準」。也就是說:教咒的人為了讓人好學,所以就只用70分的「咒音」教他,結果學的人很認真,幾乎學到跟老師一樣的音,但充其量還是只有70分而已,但是大部份的人都只能學到50分多一點而已,甚至只有一半30分。如果教咒的人一開始就盡量用「最標準」的音教人,大約是95分左右的「高品質」,那學徒可能學到的標準至少有7、80分左右,最利害也能學到90分。


  我們現在學的是要「了生死、渡眾生」的「佛咒」哩!怎可輸給「世間不了生死」的語言呢?怎可不努力的「用心」去學呢?請諸位學佛者、願意修學陀羅尼者再三思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