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發創造力  (上集)


○○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講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鄭育能教授(成大航太工程系 教授)  主講


呂妙香  整理   徐果和  校稿


    幾年前,我到美國肯德基大學訪問半年,遇到一位來自大陸清華大學的留學生,我好奇地問他是怎麼準備功課和考試的,為什麼你們的GRETOFEL都能拿滿分?他告訴我:「會的就背一遍,不會的就背十遍。」我又問:「什麼叫做背十遍?」他說,如果不了解某一英文片語的文意,就背十遍啊!我說:「我背一遍都沒那麼多時間,你怎麼能背十遍呢?」他說他看過的文章單字都能背得起來,因此看十遍就能背十遍。我驚歎的說:這豈不正如古書上說的「過目成誦」嗎?他回答:這不算什麼,他的程度在他們班上算是中下的,他們班上有很多人都能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文章或單字一看過去就能背起來的。


    相信聽到這些答話之後,一般人都會這麼想:「天啊!我們如何能和這些人競爭呢?」雖然許多中國學者( 包括台灣的學者 )到了美國都表現得非常好,但在學術上真正能成為大師級的卻不很多,為什麼呢?他們都太聰明了!人類的能力好比水桶,其總量有限,而且不同人的水桶大小相去不遠。假若某些地方比較強,相對的,別的地方就比較弱。所以有些人雖然很會讀書,但某些部分卻不太在行。一個書讀得好和過目成誦、極度厲害的人,通常他的創造力不一定也很高,所以能成為大師級的人有限。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學習快的人,他具備了世智辯聰,可是他的真正智慧是否也已顯露了?其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因此,兩千多萬台灣人要和十幾億大陸人在世界舞台上競爭,若是從佛法的觀點出發,明白根本智慧的意義,並作現代化的運用,以此引出寶貴的創造力,應是無足畏懼的。


    我們現今演講,可以運用電腦的Power Point,但在以前資訊不發達的時候,演講者只能光站著講,再更早以前,連麥克風都沒有。也就是說,世界文明的發展,是不斷地進行而且是非常的快速。雖然現代科技文明看似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可是從基本的科學、數學以及哲學之角度來看,我們所了解的知識,卻是非常貧乏而有限的。這麼多聰明的人,為什麼沒辦法各個在最基礎的理論上作出突破呢?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人被科技的枝微末節所迷惑了。雖然天資不錯,但看不清這些基本的原則,就是因為真正智慧未被啟發,被一些表相給誤導了,才無法有突破性的貢獻。


一般藝術家常說的創意,所受到的限制是美感和因緣。它需要一個藝術家在其基本技巧成熟後,配合當代的潮流(指對美感的主流認知)和客觀的因緣(社會富裕與否、行銷技巧如何等等) ,再看其創造的物件是否有震憾、攝受人心的功能,也需是前人未發現,卻有某種吸引人的內涵,才能成為有用的創意,否則會陷入懷才不遇的窘境。這些條件極嚴苛,通常初期的靈感只有千分之一以下的成功率。為了要滿足實際世界的法則與因緣的嚴苛標準,通常需先在腦中作初步篩選,和不斷的嘗試與改進,使成功率提升到十分之一以上,才算有用的。


譬如說畢卡索的畫,雖然我個人看了覺得它莫名所以,但是就有許多人喜歡它,願意以極高價錢購買,其原因是它合乎潮流。換句話說,有用的創意必須要能滿足世間的法則,但這法則不一定需要是真實的。又像現世的漫畫和卡通,有很多的構想,超乎人的想像,不是真實世界會發生的,但得到許多年輕朋友的歡迎。例如漫畫和卡通七龍珠裡的龜派氣功,就物理學來講,完全不合理,不可能存在。就物理世界來講,龜派氣功不算是創造,只是一種想像而已。可是其創新的想法,合乎「極度吸引人」和「滿足讀者潛在的無限破壞欲望」的法則,所以有許多歐美國家的青年喜歡重複的觀看。為了縮小議題,以下只談如何引出合乎物理世界的創新和創造力。


據說科學家牛頓當年坐在蘋果樹下,看到蘋果掉下來 ( 另一種說法是蘋果打到他的頭 ),因此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事實上,在牛頓的回憶錄裡,他的朋友從來都沒提過蘋果,顯然蘋果掉下來」的故事是後來的人杜撰的。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牛頓創造的萬有引力定律、三大運動定律改變這個世界的過程。牛頓在年輕時代,非常聰明,很早就進入劍橋大學唸書,並做過很多研究,但是他的老師虎克對他卻不是很好。當時牛頓發表了很多篇文章,但有幾篇被虎克寫信指稱理論有錯誤,使得他信心受到打擊。有一段時間,倫敦發生鼠疫,劍橋大學停課以保護師生。當時牛頓在這一段時間內,正在研究跟萬有引力定律有關的三大運動定律裡面的第三運動定律。他假設兩個互相環繞的天體,二者之間的拉力,和距離如果成反比的話,它的軌道應該是橢圓的。當時他大約是二十歲左右,就完成了這樣的理論推演,但沒有發表。


16846月,哈雷慧星的發現者哈雷和克里斯多福雷恩(Christopher Wren)及虎克在一場聚會中談到平方反比定律,虎克聲稱可以用平方反比定律證明一切天體的運動規律。雷恩懷疑虎克的說法,打賭若虎克能在2個月內證明出來,願給虎克40先令作獎勵。2個月過去了,虎克仍證明不出來。其後哈雷去拜訪牛頓,談話中提到這一問題,牛頓立刻回答「應是橢圓形軌跡」。哈雷問「你怎麼知道」,牛頓回答「我在20年前就證明出來了」。但因為以前常被虎克指正錯誤,怕其中可能還有錯,因此推說找不到。


不過牛頓還是重新再證明一遍,數天後將共9頁的證明寄給哈雷,哈雷也將之發表。其後牛頓覺得這理論尚未完整,還有空間可以發展,故陷入深思。他先作出運動論,再推出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在哈雷訪問他之後的數月之間,發生許多趣事:例如他想去英國皇家科學院大廳吃飯,卻轉錯了彎,走到大街上,也忘了要幹什麼。常常在學院大廳裏,衣著不整,長時間失神的坐著。常常在飯桌前,面對著飯菜,卻不知道要吃。同事們常在學院裏看他在砂礫上畫著奇怪的圖形,只好繞道而行等等。牛頓的這個大發現,對人類文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牛頓的苦思和研究,世界文明或許就不是這個樣子,可能連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都不會出現。也就是說,改變人類歷史的這個里程碑,是牛頓在長期身心安定狀態之下,所產生的靈感,讓困擾他心中二十年的問題,得以解決並開花結果。換言之,對我們人類這麼重要的一個發現,事實上跟身心的安詳、安定有關係。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那就是有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睡一覺醒來,突然就想起來了。換句話說,靈感和創意與長時間的身心安定有極大的關係。


    下面再來談談佛教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眾所皆知,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原來都是外道,他們一直覺得他們的師父所教的婆羅門理論並不是很正確、不究竟。有一天,舍利弗看到馬勝比丘莊嚴的威儀,就問他何以有此行止,能夠散發出安詳的氣質,予人安定的力量?馬勝比丘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舍利弗聽完之後當下就得到法眼淨。舍利弗本來就極為聰明,其後更是智慧具足,被稱為是智慧第一的尊者。因為他證到阿羅漢後可以了知過去十萬劫之內的各種因緣,若要談創造力,與我們相比,幾乎是比我們大了無數倍。


今天所談的創造力,與佛教所說的因緣法有很大的關係,重點如下:


1. 當一切因緣具足時,創造力將現前。


2. 有益於眾生的創造,源自眾生福德具足。


3.      不可思議的創造,源自於自性流露。


4.      當有人與自性相應時,可以引導因緣快速成熟,使關鍵性的創造現前。


5.      只要能與自性少分相應,亦可產生引導作用。


從《華嚴經》中的覺林菩薩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可以得知創造力是跟心有關係的。四十華嚴的普賢行願品裡有一段話:爾時瞿波。說此偈已。告善財童子言。善男子。亦知此華藏世界海。往昔皆由毘盧遮那如來本願力故。出生如是種種世界。所有種種諸因緣海。可見華藏世界海是由毗盧遮那佛的心性所變現出來的。毗盧遮那佛是清淨法身佛,華藏世界海是從他的清淨所變現出來的。同一品中,普賢菩薩有兩個開示:「爾時普賢菩薩。復告大眾言諸佛子此華藏莊嚴世界海。是毘盧遮那如來。往昔於世界海微塵數劫修菩薩行時。一一劫中。親近世界海微塵數佛。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大願之所嚴淨。以及「爾時普賢菩薩。欲分別開示故。告一切眾言。諸佛子。當知此蓮華藏世界海。是盧舍那佛。本修菩薩行時。於阿僧祇世界微塵數劫之所嚴淨。於一一劫。恭敬供養世界微塵等如來。一一佛所。淨修世界海微塵數願行。」即是說這個華藏世界海是毗盧遮那如來在因地當菩薩修行的時候,所累積的心性所變現出來的。另外一段也是普賢行願品裡,講華藏世界海是盧舍那佛所變現出來的。毗盧遮那稱為法身佛,盧舍那佛為圓滿報身佛。不論是法身佛和報身佛,都是他們在行菩薩道時,所累積出來的功德。成佛後,透過其自性顯現出這個世界來。


此外,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二十五圓通中,持地菩薩所言:「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虛空藏菩薩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剎,化成虛空。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內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諸幢王剎,來入鏡內,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行佛事,得大隨順。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為第一。」觀世音菩薩言:「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


以上這些經文直接指出一個事實,在三昧智慧之中,我們身、心與有情、無情眾生等無差別。故在自性三昧之中,能生出種種諸法。我們一切思想言行,無不是從他人所學而得,是被因緣所轉。只有從自性流露出來的才是從自己創造所生。也就是說,這個世界的一切,不管有形與無形,物質與非物質,全部都是佛的自性所流露出來的,因此所有的創造,都與佛教講的自性有關係。


    這種說法似乎比較深奧些,如果用比較通俗的講法,是指當一切因緣具足的時候,包括我們眾生享受的種種福報,遭受的種種業報,或者所謂的成住壞空,也都跟因緣有關係,所有的創造都是出自眾生的心性,也就是華嚴經上面所講的,全部的創造來自於我們自性的流露。


    我們在修行上如果能與自性相應,自己會具足無限的創造力,也可以引導周遭很多的眾生開展出創造力。這是第三皈依:「自歸依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一切無礙」的現代化詮釋。因此,一般人如果想要發揮創造力的話,假如能夠經常與一個大修行人相處,可以使身心比較安詳,而有機會產生創意。若能也跟隨修行者學習自我修持,則更容易引導出奇妙的創意和靈感。


    幾年前跟我同時到肯德基大學去訪問的那些印度人、印尼人、以及當地的美國人看到我的時候,都表現出一副很尊崇敬重我的樣子,我向他們詢問原因,他們說台灣人在電腦的硬體、軟體方面厲害得不得了,令他們很佩服。也許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有那麼厲害,可能是台灣有很多的大修行人,經過他們的薰陶,使得我們的創造力在外國人看來,簡直無法想像,所以各位對自己要有自信心。


    大概十幾年前,有一次我去法鼓山參加禪七。大概是在第三天上午,當時坐得腳很痛很痛,心中突然閃過一個妄念:記得聖嚴師父曾開示過,打坐時腳痛與「十二因緣法」有關。十二因緣法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當天隨後在痛得只剩下一個痛的念頭時,心中突然又起了一個念頭:我在「受」的地方把它剪斷(疼痛剛產生時覺照它不使發生作用),腳是不是就不會痛了?隨後我試圖提起覺照心,不理會其後的反應,再下一剎那,突然察覺到有誰打開一盞明燈一般,瞬間感受到所有的眾生與事事物物互相之間,都有無形因緣牽引著。這神秘經驗使我瞭解到許多道理,也印證了人們的腦波是可以互通、互用的。


    再和各位分享一則佛教故事。在唐朝時期,某一個寺院的僧眾在廣場曬大藏經,這時有一頭牛走過來聞經,聞到一半被一個僧人發現,怕牠破壞經書,便將牠驅離。當天晚上這頭牛死了,後來投生為人還當上了官。有一天,這個由牛投胎的人路過這間寺院,聽到僧眾們正在誦經,他一聽就了解經文的意思,但聽了一個段落後,有的經文卻聽不懂。他覺得很奇怪,於是便決定在那間寺院掛單,把僧眾所誦的經全都借來看。他發覺其中有一半,他一看就懂,另一半卻怎麼看都看不懂,此時寺裡剛好有一個開了天眼的僧人,好心地告訴他前世為牛聞經的故事。這位由牛轉世的大官聽了,感觸良多,於是辭官出家去了這一段故事,指出以無分別心接受某種事物,則能體悟其實相,可以如實應用此一事物的真實涵意。我們讀書接受新知等等之任何行為,都和有情無情眾生相應,若能以牛聞經,只聞不解,鍥而不捨,不起分別心的心態為之。則不但可望在以後某種情形下理解之,也可從中得到與之有關的創意契機。換句話說,這段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以無分別心去看世事(如牛聞經典一般),在因緣合和之當下(轉生為人),其根本智慧便能夠發揮出來。因此,我們應該在吸收知識時,放下想要了解的分別心,才有機會得到不可思議的因緣果報。


我們如今身而為人,瞭解這個道理,應該好好的開發創造力。基本上,人人都有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常人雖然無法立即開顯智慧,但有其一定的作用,稱為:無師識、自然識、一切智識等。 在安詳、無意識中、或緊急狀態時,這些識就會發生較強的作用,平常這些識也構成了我們的見聞覺知等能力。因此,學習如何引出其作用,都可以讓我們的智商增加,進而強化創造力。劍河倒影的作者 陳之藩 先生,是個研究電機控制理論的著名學者,他常說一句話美國的控制理論之深度,不如俄國的控制學,因為美國人有電腦,而早期的俄國人沒有電腦。意思是說控制學是一門非常深奧的學問,光用電腦去模擬它是無法完成的,但是人類的頭腦卻可以辦得到。


    太空船在升空之前,都要先發射火箭,但蘇俄設計的火箭總是比美國的好,為什麼呢?因為美國的太空船回到地球的時候是掉到海裡去的,俄國人的太空船則是掉到陸地上。掉到海裡,破壞力不會很大,但掉到陸地上,若功能不佳,就會被摔壞。從這方面推論,俄國人的火箭引擎做得比美國人好,可以作精細的控制。美國人在做引擎的時候,在理論上做了很多分析、模擬和實驗俄國人的引擎卻是經過幾個老技師敲敲打打,該挖個洞就挖個洞,什麼理論都不知道,不過做出來的就是比美國人的還要容易控制。


    目前的教育方式和引導出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的最佳方式有明顯的差異,我們的教育的方式是你不會,我把你教會,但要用考試來鞭策你,幫你複習。這或多或少會干擾讓無師智自行發生作用的過程。透過老師上課和補習,大量採用填鴉式教學,以及要求大量作業,勉強可說是合乎引導本具智慧的前段過程。但是考不好時的有形無形懲罰,則是妨礙產生智慧的硬鐵板,它會使孩子的寶貴本能無法發揮,相當可惜。無師智是不用教,只要讓我聽、讓我看就好,聽多看多了就會懂。自然智是指我自然就具有那個智慧,一切智則是說任何智慧我都擁有。這些都是我們本來就有的智慧,可是我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擁有這些智慧,還繞了一大圈去找,找到的都不是我們所要的。


    我在肯塔基大學訪問時,有一件事讓我感觸良多。當時有一位大陸學者也在那兒訪問,有一天我和他談起他在肯塔基大學的工作。令我大感意外的是,他竟然說「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幫美國學生修改報告的英文撰寫」。經我不斷追問之餘,他才說出觀感:「絕大多數美國學生情願動手,不願動腦」。這讓我了解為何留美的台灣學生,不論他們在台灣的成績如何,在美國的表現幾乎都是名列前茅,遠遠領先美國本土的學生。其根本原因是美國人極度強調愛的教育,不要求孩子讀許多書,不給孩子壓力。所以絕大多數美國大學生,變成只喜歡動手做可以摸得到的東西,不喜歡動腦思考。不幸的是,進入電腦和奈米科技時代,電腦和許多科技產品的內部,看不清礎也摸不到,使得大多數歐美學生沒有信心。所以台灣學生所受的教育,雖然和引出無師智的方法無法完全一致,仍被歐美學生看成具有「似神一般的學習能力」地高不可及。基於這個事實,我們的教育改革,不宜以歐美的教育制度為藍圖,而應該自己發展出一套合乎佛法精随與民族性的方法才是。


    我們的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在什麼時候會產生作用呢?就在大量掘取資訊後,讓身心處在安詳的狀態之下一段時間,它就會開始產生作用。這個時間的長短和資訊量及各人的自信心、基礎及天份有關。如何適度的把這些作用引導出來,讓我們的創造力增加,智商增加,就是學習創造力一個基本的條件。


    我有一個學生,他有兩個小孩。老么很容易滿足,在學校的成績只要比班上任何一個同學高,或比上一次好,他就心滿意足。這種樂天不具衝勁的性格,使得他的父親為他擔心不已。他來找我想辦法,我建議他使用「讓小朋友往前先閱讀老師尚未教到部份」的方式。一段時間後,他說成果不錯,成績有明顯地進步,已達到班上中等的水平。我問他「你是不是自己教導孩子?」他說「是!」我再問他「是不是常常在教導不順心時,罵孩子、甚至打孩子,使得孩子不快樂?」他說「老師您怎麼知道?」


    其後我教他正確的方式。在孩子身旁做事或念書來陪他伴,但自己不可以看電視、上網、或打電話(給孩子適度壓力,免得他心有旁鰲,不讀書或想偷打電動、上網聊天等)。再者每天抽出一、兩個小時,激勵孩子往前念,最初是看本學期中,學校老師尚未教到的部份。不論懂或不懂,只要看過,就再往下看,絕不要求他看兩次或兩次以上。看完本學期的書後,要孩子無止境的再往前看高年級的課本。請注意只要求看教科書,不一定要看參考書。孩子往前讀的原則是,只要求孩子讀或看書,不要求他懂得內容,但要他每一段時間(半小時或一小時)後,用幾分鐘的時間,向你講述他所看到的內容。這時不論他講得對或錯,都要鼓勵他、贊美他,給他獎勵(例如可以滿足他平常的小小心願)每個星期也都需要給予定期的實質獎勵。最重要的是,他再往前看有不懂的地方,企圖問你時,不要回答他,要推說你也不知道答案,只管教他自己持續看下去。在最初的一倆個星期,效果或許不明顯,但一個月後就可看出大的差異。


我的學生馬上照我的建議去做,兩個月後回報,孩子已經變成很愛往前看書,因為上課 時 老師剛一講課,他就知道老師要教的內容,所以很喜歡上課,考試成績也名列前茅。相信再過一、兩年,那個原來成績一直在班上墊底的孩子,當他自行念的書比同班同學高出三個年級以上時,就會 成為 老師有口皆碑的優秀學生。這種念書方式雖不一定能在班上永久保持第一名,但他到世界各地,包括任何天才班,想都能維持在很好的水平。也就是孩子將不怕任何挑戰,不怕去接觸深奧難懂的事物,也不需要老師不斷地教導,即可以獨立地面對功課。但此時要持續的開導孩子不可驕傲,讓他知道人人都可以像他一樣,免得他目空一切。這種讀書的方式,就是合乎引導出「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的原理,因為不要求孩子懂得內容(不會有過度的壓力),而能多往前看深的書及課本,並且訓練他講心得,加以合理的鼓勵和獎賞,在短時間內,又能有提升成績的甜美回報,故可以得到不可思議的成效。請注意,我們每個人也都可以適用此種神奇的方法。


    現在再談創造力和因緣、因果的關係。其重點為:


1.主因:眾生與社會發展自然產生需要,和參與創造者的好奇心。                 


2.主緣:參與創造者的努力、能力,及參與者能直接使用的各種條件。


3.助緣:社會環境所提供,被參與者間接使用的條件。


創造力的形成主要有幾個原因:當眾生需要接受某種果報的時候,在業力的推動下,自然就會造就出某些新的事物。另外是參加創造者的決心。為什麼講創造者,而不是講個人呢?因為創造的背後,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力量,而是很多眾生的力量所集合起來的。我年輕的時候,做學術研究找論文,必須一篇一篇的去找,如今透過網路用Google搜尋,很快就能找到一大堆資料。拜科技及資訊發達之賜,現代人找資料比以前方便很多,但也因為如此,許多人很容易就被不實的網路訊息或詐騙集團給騙了,這是社會環境快速變遷所造成的。我們身處這種時代,需要瞭解這些道理,以掌握重點,使因緣具足,才能順利開發出有用的創造力。


 



請點進加入宏元的奇摩家族,會以家族信與您分享精華圖文、影片、佛曲MV及贈送結緣品消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