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涅槃的佛!


文殊菩薩將來成佛,佛號普見如來,普見如來成佛後,永不涅槃!

將來文殊菩薩成佛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也將會併入到普見如來的淨土中,到那時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中的一切苦惱都將消滅!

遠遠超過極樂世界的文殊師利菩薩淨土!出自《大寶積經》〈文殊師利授記會〉

最重要的是,好像我們現所在的婆娑世界在未來將是普見佛土的一部分: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而彼佛剎。名為何等。佛言。彼剎名隨願積集清淨圓滿。師子勇猛言。世尊。彼佛世界在何方所。佛言。在於南方。此娑婆世界。亦當在彼佛剎之中

文殊師利菩薩的普見佛之淨土

1、與極樂世界的比較:    爾時眾中有諸菩薩。作如是念。文殊師利所得佛剎功德莊嚴。與阿彌陀佛剎。為等不耶。爾時世尊。知彼菩薩心之所念。即告師子勇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以一分毛於大海中取一滴水。此一滴水喻阿彌陀佛剎莊嚴彼大海水喻普見如來佛剎莊嚴。復過於此。何以故。普見如來佛剎莊嚴不思議故。

2、菩薩發心及為久遠,與他同時發心的20億人都已經成佛並且入涅槃,只剩下一個成佛且壽命無邊的: 爾時普覆王者。豈異人乎。今文殊師利菩薩是也。彼於往昔過七十萬阿僧祇恆河沙劫。初發菩提之心次過六十四恆河沙劫。得無生法忍。能具足菩薩十地如來十力。佛地諸法悉皆圓滿。而未曾起一念之心。我當得佛。善男子。爾時二十億眾生隨逐彼王。於雷音佛所發菩提心者。皆由文殊師利勸發。令入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今並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大法輪。作佛事已。而般涅槃。文殊師利。皆悉供養彼諸如來。亦皆護持彼諸佛法。唯有一佛號地持山。在此下方過四十恆河沙剎土。其佛世界名曰地持。亦有無數諸聲聞眾。佛壽無量於今現在。說此文殊師利宿緣之時。眾中七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3、菩薩成佛之時用佛之天眼觀十方世界,天眼所見一切世界住世的佛陀都是由菩薩勸發,然後才成佛: 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我從往昔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劫已來。起如是願。我以無礙天眼。所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中一切如來若非是我勸發決定菩提之心教授教誡。令修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菩提終不應證。而我要當滿此所願。然後乃證無上菩提

4、菩薩的佛土極為廣大,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而菩薩的佛土以恆河沙數的佛土的廣大世界為其佛土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有是願以恆河沙等諸佛世界。為一佛剎。無量妙寶間錯莊嚴。若不爾者我終不證無上菩提。

5、菩薩所坐的菩提樹極大有十個佛土那麼大(一大千世界為一佛土):複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剎中有菩提樹。其量正等十大千界。彼樹光明遍此佛剎。

6、菩薩成佛之後不起座位,能以變化遍滿世界說法我復有願。我坐菩提樹已。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涅槃。於其中間不起此座。但以變化遍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剎土。為諸眾生而演說法

7、菩薩之佛土皆是清淨菩薩眾:複次世尊。我復有願。令我剎中無女人名。純菩薩眾離煩惱垢具淨梵行。初生之時袈裟隨體結加趺坐忽然而現。如是菩薩遍滿其剎。無有聲聞辟支佛名。唯除如來之所變化。往詣十方。為諸眾生說三乘法。

8、菩薩的佛號因緣: 此文殊師利成佛之時名為普見。以何義故而名普見。以彼如來於十方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剎中普皆令見。若諸眾生見彼佛者。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普見如來雖未成佛。若我現在及滅度後有聞其名。亦皆必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已入離生之位及狹劣心者。

9、普見佛土的飲食:文殊師利又白佛言。世尊。我復有願。如阿彌陀佛剎以法喜為食。而我剎中菩薩初生起食念時。即便百味盈滿於缽在右手中。尋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及施貧窮苦惱眾生。餓鬼等類令其飽足。而我決定不應自食作此念時。得五神通乘空無礙。往於十方無量無數諸佛剎中。以食供養諸佛如來及聲聞眾。又於貧苦諸眾生類亦皆周給。復為說法令離渴愛。於一念頃還至本處

10、普見佛土眾生的衣服  複次世尊。我復有願。於我剎中諸菩薩等。初生之時所須衣服。於其手中。隨意皆出種種衣寶。鮮潔稱體應沙門服。便作是念。若未供養十方諸佛。不應自用。於一念中。往詣十方無量佛剎。以此衣寶獻諸佛已。還至本處方自受用。

11、普見佛土的財物:複次世尊。我復有願。我佛剎中諸菩薩眾。所得財寶及諸資具。要先分施諸佛聲聞。遍供養已然後受用

12、普見佛土離諸惡事:又我剎中。遠離八難及不善法。既無過咎亦無禁戒。無有苦惱諸不悅意

13、普見佛土的無量妙寶莊嚴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復有願。我佛剎中。積集無量妙寶所成。復以無量摩尼妙寶。間錯莊嚴。其摩尼寶。於十方界。所未曾有甚為難得。如是寶名俱胝歲中說不能盡。隨諸菩薩樂見彼剎金為體者。即見為金。樂見銀體即見為銀。然於見金未曾損減。樂見頗梨琉璃馬瑙赤真珠等無量諸寶。各隨所見皆不相礙。如是栴檀香體。阿伽羅香。乃至赤栴檀等。各隨樂見亦復如是

14、菩薩的佛土的照明又彼剎中。不以日月摩尼星火等光之所照見。彼諸菩薩皆以自身光明。照於千億那由他剎

15、菩薩佛土晝夜的區分:又彼剎中。以花開為晝。花合為夜。


16、菩薩佛土沒有生老病死及涅槃隨諸菩薩所樂時節即皆應之。然無寒暑及老病死。若諸菩薩隨其所樂。欲證菩提即往余剎。於兜率天壽盡降生而證菩提。此佛剎中無有涅槃

17、菩薩佛土的音樂百千種樂。於虛空中。雖不現相。而聞其音。此樂不出順貪愛聲。但出諸波羅蜜佛法僧聲。及菩薩藏法門之聲。隨諸菩薩所解妙法。皆悉得聞

18、普見佛土的菩薩眾遇到疑問時:又諸菩薩。若欲見佛隨所詣處經行坐立。應念即睹普見如來坐菩提樹。若諸菩薩於法有疑。但見彼佛不待解釋。疑網皆斷解了法義

19、我佛勸持文殊師利菩薩的菩薩號及佛號:   是時佛告諸菩薩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億諸佛名號。若復有稱文殊師利菩薩名者。福多於彼。何況稱於普見佛名。何以故。彼百千億那由他佛利益眾生。不及文殊師利於一劫中所作饒益。

20、文殊菩薩的佛土功德集合了無量無邊佛土功德的總和: 文殊師利。又白佛言。我復有願。如我所見無量無數百千億那由他諸佛世尊。而彼諸佛所有佛剎功德莊嚴。如是一切皆令置我一佛剎中。唯除二乘及五濁等

21、發文殊菩薩佛土大願的稀有:佛告彌勒。此大眾中八萬四千菩薩。見彼佛剎莊嚴之事。雖皆發心當欲成就如是佛剎。然於其中。有十六善大丈夫。具勝志樂而發大心。彼能成滿。如文殊師利所起大願余諸菩薩亦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得佛剎功德莊嚴。如阿彌陀佛剎。彌勒當知。諸菩薩等。志樂既勝。所成亦大。志樂勝者。言我成就如文殊師利莊嚴佛土。其餘劣者。雖以信心亦作是語。以此語業。猶能棄捨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生死流轉。亦得圓滿五波羅蜜。

22、我佛勸大眾學菩薩修如此佛國:說此法時。四大天王。釋提桓因。梵天王等。及余大威德諸天子等。同聲唱言。是諸眾生聞此法門獲大善利。何況受持讀誦。當知彼等所成善根極為廣大。世尊。我等於此法門。受持讀誦廣宣流布。為欲護持此深法故。爾時師子勇猛白佛言。世尊。若有得聞如此法門。受持讀誦思惟。及發如此功德莊嚴佛剎之心。得幾所福。佛言。善男子。如來以無礙佛眼。所見諸佛及彼剎土。若有菩薩以妙七寶滿彼諸剎。奉施供養一一如來。各盡未來際。令此菩薩安住淨戒。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若有菩薩。於此莊嚴功德佛剎法門。受持讀誦復能發心。隨文殊師利所學。行於七步。此二功德比前七寶佈施功德。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

 


不要把理觀跟事修混為一談

淨界法師開示

 

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諸佛與眾生的互動不是單方面的,我們看到佛陀在因地的時候,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但事實上在真正修行、動的時候,絕對不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

 

每一個佛有祂度化的眷屬,「眾生無邊誓願度」是一個理想化的願力。諸位在授菩薩戒的時候,「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這兩句話是對的,「誓度一切眾生」這句話只是個願望,沒有一尊佛能夠度化一切眾生的,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佛度眾生是選擇性的度化,這個選擇性的主動權不在佛陀本身,是眾生對這尊佛怎麼去憶念祂、去供養祂、去讚歎祂。

 

所以佛要度化你,不在佛陀,是你的造業是不是具足被佛度化的因緣,所以為什麼我要經常念阿彌陀佛,難道我念的少,佛陀就沒辦法救拔我嗎?是的!因為你跟祂的緣結的不夠深。所以這地方的意思說,今天要得到十方諸佛的救拔,「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很重要的,這裡講到信心的功德。

 

你要有信心來憶念諸佛的名號,諸佛才能對你產生一定加持的力量,這地方講到信心的功德,能夠成就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過這裡也值得我們注意,有人會問「聞是經受持者」跟「聞諸佛名者」有什麼差別?我念阿彌陀佛,跟我念觀世音菩薩,念多寶佛有什麼差別?

 

我們要知道你念觀世音菩薩,你的心跟觀世音菩薩聖號接觸的時候,觀世音菩薩聖號引導你到觀世音菩薩的願力,得到觀世音菩薩願力的加持。你念地藏王菩薩,得到地藏王菩薩本願的加持。每一個佛菩薩都有祂的願力,所以祂的加持是有所不同的。

 

 


佛菩薩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共享,善根不能共享

 

淨界法師主講

 

在龍樹菩薩《智度論》上說:佛菩薩的福報可以跟眾生共享,善根不能共享。

 

阿彌陀佛積功累德,無量劫來所修習的福德資糧,他把這個資糧灌在這句佛號當中,他就咒願:這個佛號就代表我的功德,無量光、無量壽,

 

哪一個人內心跟佛號接觸的時候,遠離六根不具、遠離女眾、成就尊貴身、能夠成就廣大的福德、能夠成就天人的護佑。

 

佛菩薩只要產生這樣的咒願,這個力量就存在這個佛號裏面。我們咒願不一定有效果,佛菩薩的咒願那是不得了。

 

所以佛菩薩所證得的我空、法空的真理,這一部分不能跟我們分享;

 

但是他成就的這個廣大的福德力、加持力是可以跟我們分享的,

 

但是有一個條件,你的心要跟佛號相應,那個功德才能夠啟動起來。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講記/淨界法師主講(2007年6月講於義德寺)

 

 


願力不能講平等

淨界法師開示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十方諸佛的清淨法身是平等的,但是祂的法身對我們不能產生太大的作用,因為祂是自受用的,是無形象的。真正對我們產生加持力量的,是法身當中所攝受的一種願力。既然講願力,就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就不能講平等!

 

法身當然平等,你有沒有憶念祂,你有沒有禮拜祂,是完全一樣的。但是你要講佛陀的願力對每一個人的加持,肯定就完全不一樣。譬如現實生活我們看到某些人對觀世音菩薩特別有緣,他稍微有一點障礙,觀世音菩薩對他就會產生加持;有些人對地藏王菩薩特別有緣,地藏王菩薩對他特別攝受。當然大家就問這是什麼道理?蕅益大師在《要解》說,諸佛菩薩對眾生的攝受,最大的因素是你跟祂要有深刻的因緣,你跟祂沒有因緣,祂的願力沒辦法攝受你!

 

我們可以理解跟十方諸佛結緣的方式很多,禮敬諸佛、稱歎如來、廣修供養,供養也是個方式,但是稱歎、憶念名號的方式是最簡單的。本經跟十方諸佛結緣是講執持名號的,也就是說你憶念諸佛的名號,憶念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夠得到十方諸佛的加持,而能夠在你的成佛之道當中,你就有這個因緣成就不可破壞的善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