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鏡壇之淺談


準提弟子 整理



本文僅探討準提鏡之演變史觀,非準提鏡修法的方式,或如法與否之評論。


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早就有提到曾經有人對鏡壇修法有非議,認為是外道修法,關於此點,道大師曾解釋:『今有寡見聞者迷於密教見用鏡壇卻生毀謗!然三世如來未有一佛不依壇法,而得成道度眾生也!幸廣見聞速改其謬!』


想必是曾有人對於鏡壇法提出批評,所以才有這段的解釋。其實鏡壇法不只準提法特有,以下節錄其他有關鏡壇的修法:


(1)準提問事鏡壇(出自:准提三經)


a、叉手捧雜花,咒千八遍,散一鏡面;又於鏡前正觀,誦咒亦千八遍,得見佛菩薩像,應咒花百八遍,而散供養,隨請問法,無不決了。(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b、或於淨潔鏡面,以好花念誦一百八遍,散置鏡上使者即現鏡中。復以前法更取好花,散鏡面上,即有善惡相自現鏡中。(佛說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羅尼經)


c、又法,取一明鏡置於壇中,先誦真言加持花一百八遍已,然後又誦真言,一遍一擲打鏡面,於鏡面上即有文字現,說善惡事。(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


(2)楞嚴鏡壇 (出自:楞嚴經‧卷七)


《卷七》(楞嚴咒文前) ----需「如法建壇和結界」。 相關經文如下:


《楞嚴經‧卷七》云:「佛告阿難!若末世人願立道場,先取雪山大力白牛……壇心置一金銀銅木所造蓮華……取八圓鏡,各安其方,……又取八鏡覆懸虛空,與壇場中所安之鏡,方面相對,使其形影重重相涉…。


(3)大度母鏡壇 (出自:多傑覺巴上師的密宗一百二十五法,密宗第八一法)


藏密多傑覺巴上師的密宗一百二十五法裡,密宗第八一法:大度母鏡壇成就法。也有提到關於鏡壇的修法,也是藉鏡壇來觀像現出種種世界現象,但此修法較準提鏡壇嚴格,需禁止五辛菸酒,若犯佛戒,盜法者會嘔血而死。


(4)蓮花鏡壇(出自: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卷第十六)


『清淨如法作銀蓮花。以一肘鏡為蓮臺面。』


『花冠瓔珞耳璫鐶釧。天諸衣服種種莊嚴。置鏡心上。』


『時別自以奮怒王真言奮怒王印。灌頂加持。若蓮花鏡中放光。觀世音像身出甘露水。放種種光自身放光。 則當獲得不空無垢清淨蘊身。不空王心三昧耶成就。 是時緊捷誦奮怒王真言。 觀世音菩薩鏡中出現讚言。善哉善哉。 汝今成就出世世間鏡壇印法。汝須何願為汝滿足。 閼伽供養所願盡乞。皆得圓滿。 沙門婆羅門國王王子后妃婇女大臣僚佐一切人民。觀像鏡者。 皆睹種種神通變相。 亦見自身過現未來種種業果善惡之相。


由上可知,鏡壇法本就是密法的一種法門。當然有其更深的奧義,在此不論,本文只對照以顯示鏡壇法並非無中生有。


準提獨部法是道殿大師特別推崇之修法,是漢傳的特色。道殿大師說:『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萬偈之多,漢地已翻譯的有各位大師的種種版本,雖然儀式有點不一樣,但這些經典之中就屬善無畏大師譯的:『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總攝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譯本,是准提法種種壇城中作為主導的一種壇城法,也是能廣度七眾的法門,因此,可以流傳及以此為依怙。東夏的高僧大德沒有不依此法而持誦的。』


這一段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總結,通常結論也是最重要的論述。《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另外也提出了沒有鏡壇時可用觀想來代替:『若無鏡者但想一鏡者於面前持誦。淨諸惡趣經等多說:想成壇法持誦為上。或不能想得壇者,但只專注持咒。』


古代也有鑄造準提鏡與人結緣的例子,如:《重梓佛母准提菩薩焚修悉地懺悔玄文序》中項謙說:『先君蘭齋公,虔持一生,梓有准提儀軌,鑄施准提寶鏡一百八座,仕至極品,墮水不濡,遇寇辟易。』


而鏡壇法圓滿的修持條件最好是在具德上師傳授指導下修持較佳。









明清時期准提銅鏡背面

 


準提鏡背面之探討


依據《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及古代典籍圖像記載,準提鏡之背面應為準提佛母背面之像,其意義是為了讓行者於鏡面觀準提正面之觀想。


準提鏡的背面按照古制(《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應該是準提佛母的「背面」像,因為正面像是隱藏在鏡子裡面。表示準提佛母會從鏡面顯像。 而此種正面刻上「嗡藍、嗡齒臨、嗡嘛呢叭彌吽、南無颯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喃.但侄他,嗡,拆隸、主隸、准提、娑婆訶、嗡部林 」的這列咒字,可見是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流行之後的鏡壇形式,因為唐朝並非以這種儀軌來修持。









元朝 漢梵兩體準提咒文鏡

商城縣文管會舊藏一面元代漢梵兩體准提咒文帶柄鏡,出土時地不詳。此鏡突破傳統的圓形,下帶長柄。鏡面直徑9.2釐米,柄長4釐米,重206克。鏡面微凸。鏡背素緣,無鈕,以小篆「佛」為中心,用弦紋方框界分內外兩區。


內區依方框排列中文楷書銘文29字,因鏽蝕嚴重,依稀可認者僅15字,參照文獻考證,全文曰:「南無薩哆喃三藐三菩馱俱胝喃怛你也他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呵部林」。外區均勻飾梵文銘帶一週,計26字,清晰可辨。


此鏡樸質無華,但經鑄鏡工匠苦心設計,以弦紋界分兩區,形成內方外圓,其間配以篆、楷、梵文3種書體的銘文,暗含「天覆地載,佛法廣布」之意,給人以古樸而幽玄的感覺。此鏡以中外佛教銘文為飾,世所罕見,為研究佛教對古銅鏡的影響提供了實物資料。(錄自:楊瓊/《中原文物》1996年4期)




 


范古農大德也有提到此問題:


問:佩準提鏡有何功德。


答:準提鏡為誦準提咒時對之誦,鏡背刻準提菩薩背像,意顯正像當在鏡面現也。至佩帶功德,當與佩帶咒像同,無非消災增福滿願而已。(古農佛學答問卷四(自利行願門)九、持咒 http://book.bfnn2.org/books2/1463.htm


『鑒於市面上出售之準提鏡,鏡背多為正面之準提菩薩,實不如法。寬濟法師親自繪畫背面之準提菩薩聖像,精工鑄造準提鏡一批,供修法之用』 http://www.hkstar.com/~e4503973/news11.html


可知古制是背面相













續法大師有準提咒釋一卷,此圖或是從此中取出。



 








現代準提鏡背面正面本尊像形式

所以鏡背才會做成準提背面之像。若於背面作正面像,則於鏡修法時,恰好準提是背對行者的。


最早倡導將背面像改為正面像的應是某文物中心的書籍,其理由為佛像不宜背對行者。


其實這樣一改適得其反,反而在鏡面修法時,準提是背對行者 的。但這一類的准提鏡,其說明書裡有提到,在製作時有在鏡中放入正面的唐卡,以補救在鏡面修法時本尊反而背對的問題。當然這無法考證。


本文不想評論何種形式不如法、擾亂人心,那為什麼要提出這個主題,因為鑑於有些書籍的觀點認為準提鏡的背面若刻準提背面相,是「本尊背對行者」是不如法、不吉祥的。看完以上解說應該知道當初古籍為何會記載為背面像的用意了。


 


依照唐朝之型式,準提鏡之背面,應該是如下面附圖中的咒輪,是背面只刻有準提心咒梵字。 (如下圖)



當然按照原始經典記載準提鏡是沒有任何形式的。 獨部法云:『但以一新淨鏡未曾用者。』只要是新的未用過的鏡子即可,並無一定形式。不過還是專用的準提鏡較莊嚴。










現代依照古制(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所做的準提鏡參考圖




本文僅供參考。若有任何錯謬之處,祈諸方家來函指教為幸!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ex/1/ex1_5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