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乘八宗

約於西元一世紀,印度大乘佛教興起時,佛教開始經由西域或海路進入中國。從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乃至宋朝等時期之傳譯、吸收與融會﹐發展成為所謂、1.法相宗、2. 天台宗、3.律宗、4. 密宗、5.三論宗、6. 華嚴宗、7.淨土宗、8.禪宗、等「八宗」。此八宗稱為中國佛教大乘八宗

 

大乘八宗代表
1 (法相宗)
玄奘大師     

 

瑜伽宗是由印度彌勒、無著、世親創立的宗派。此宗主要依據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因為是以彌勒親說、無著記錄整理的《瑜伽師地 論》為根本教典而創立的宗派,所以稱為瑜伽宗。我國玄奘法師譯傳此宗並糅譯十師之說為《成唯識論》,故此宗又稱法相唯識宗,亦稱慈恩宗。它的教義以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為總綱,以轉識成智(轉依)為宗旨。

玄奘大師:精通佛教經、律、論三藏,被尊為「三藏法師」,俗稱「唐三藏」。
西行求法十餘年,精研《瑜伽師地論》。
博學多聞,名震五印。
著《會宗論》,《制惡見論》
破斥印度大乘學者對空、有思想之偏差。
印度戒日王讚說:「日光既出,則螢燭奪明。」
戒日王以玄奘為論主,舉辦全印度之無遮法會,
宣說大乘教義,將其著論,揭櫫於會場,經十八天會終,
無人能改一字,深獲與會十八國王之讚嘆,並皈依其座下。
返國後主持譯場,翻譯經典二十餘年,貢獻卓越。主要經典《大品般若經》《瑜伽師地論》。
與鳩摩羅什同為佛教經典翻譯之重要大師。
中國法相唯識宗之創始人
著《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古印度及西域風土民情及文化之重要文獻。

2(天台宗) 智者大師      

 

此宗是以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大智度論》、《中論》等為依據,吸收了印度傳來的和中國發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統地組織而形成的思想體系,因為創始人智顗,住在浙江天臺山,所以叫天臺宗。它的宗義以五時八教為總綱,以一心三觀、三諦圓融為中心思想。

智者大師 著《法華玄義》《 法華文句》《摩訶止觀》合稱「法華三部」,奠定天台宗思想理論基礎。
創「五時八教」之判教,為中國特出之教理思想體系。
住錫瓦官寺八年,主講《大智度論》,文武百官奉敕「一日停朝事」,皆往聽法,盛況空前。

3、(律宗) 道宣  

律宗主要是學習和研究戒律的。由於此一宗的盛行,中國僧人們在修學大乘的戒定慧三學中,仍然重視出家聲聞乘的戒律。戒律有聲聞戒和菩薩戒,這裏所謂的律宗,是依聲聞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終南山道宣律師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條戒相說,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受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受持的戒,

道宣  著有「南山三大部」弘揚戒律,世稱「南山律師」( 南山三大部:四分律行事鈔、四分律羯磨疏、四分律戒本疏 )
確定《四分律》在律學上之地位,為後世中國僧尼的受戒規範。
著《戒壇圖經》將中國佛教的戒壇予以定形。

4、(密宗) 不空

八世紀時印度的密教,由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傳入中國,從此修習傳授形成密宗。此宗依《大日經》、《金剛頂經》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觀行,修本尊法。此宗以密法奧秘,不經灌頂,不經傳授不得任意傳習及顯示別人,因此稱為密宗。本尊是學者選擇自己最敬愛尊崇的一尊佛、一位菩薩、或者一位明王,作為學習成就的對象或榜樣,就叫本尊。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就要修習三密瑜伽法。三密就是身、口、意三業,瑜伽譯為相應。三密瑜伽,就是三業相應,就是修行者自己的身口意與本尊的身口意三業相應。修法時,修行者要身作本尊的姿態,手結印契,口誦本尊真言,意作本尊觀想或種子字,務使自己的三業與本尊的三密相應,名為瑜伽修法。此法如果修成,可以即身成就本尊之身。密教的修法很多,這只是舉一個例證。

 

不空  唐朝時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稱為「開元三大士」,弘揚密教。
深得唐代三朝皇帝之敬仰,曾特任為「開府儀同三司」,倍受尊榮史無前例。
中國密宗之集大成者。

 

5(三論宗) 吉藏     

 

此宗主要依據鳩摩羅什譯的《中觀論》、《百論》、《十二門論》研究傳習而形成的宗派,因為是依據中觀派三《論》立的宗,所以叫做三論宗。它的教義以真、俗二諦為總綱,以徹悟中道實相為究竟。

吉藏   又稱嘉祥大師,為三論宗之集大成者。奠定三論宗在隋唐佛教中之地位。( 三論:龍樹之中論、十二門論及提婆之百論 )
著《三論玄義》主張破邪顯正,宣揚龍樹菩薩之思想

6(華嚴宗) 杜順.澄觀    

 

此宗以《華嚴經》為根據,對《華嚴經》有深入的研究和精闢的闡示,是在前人(三論、天臺、慈恩、地論師、攝論師等)學說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思想體系。創始人是七世紀末的賢首國師(法藏),所以叫賢首宗,又名華嚴宗。此宗以五教來判攝整個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觀為它的中心思想。

杜順     華嚴宗初祖,深受唐太宗信任,賜「帝心尊者」之稱號。
著《法界觀門》將華嚴思想歸納整理為三觀

澄觀     華嚴宗第四代祖師,復興華嚴宗的正統宗義,歸於正流。
著《華嚴經疏》,有「華嚴疏主」之稱,千餘年來,註釋華嚴經無出其右者。

7(淨土宗) 善導大師     

 

此宗是依《無量壽經》等提倡觀佛、念佛求生西方阿彌陀

佛極樂淨土,所以名為淨土宗。此宗將佛陀說法分為二道,即難行道和易行道,說明他宗依戒定慧修六度萬行,需經三大阿僧祗劫為難行道,說明淨土法門一生至誠念佛,臨命終時仗承阿彌陀佛願力,往生淨土永不退轉為易行道。因此,此宗主張勸人念佛求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

善導大師  主張專心一意稱念彌陀聖號。
淨土宗由此興盛。
著《觀經疏》,日本淨土宗奉為高祖。

 

 

 

8(禪宗) 慧能大師    

 

 禪是禪那的簡稱,漢譯為靜慮,是靜中思慮的意思,一般叫做禪定。此法是將心專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參究,以期證悟本自心性,這叫參禪,所以名為禪宗。此宗所傳習的,不是古來傳習的次第禪,而是直指心性的頓修頓悟的祖師禪。相傳此宗的禪法是在六世紀初,由印度的菩提達摩傳來的。禪宗在中國是很興盛的。在八世紀間,曾分為南、北兩宗,北宗神秀(約606-706)一派主張漸修,盛極一時,但不久即沒落了;南宗慧能(638-713),主張頓悟,後世尊稱六祖,弘傳甚盛。從唐到宋,南宗的禪師輩出,在此三、四百年中又分為五家七派,可想見其興旺的景象。此宗和淨土宗一樣,一直是中國流傳最廣的宗派。
禪宗史上之關鍵人物

慧能大師  六祖慧能大師,曹溪普傳,使禪宗在中國大為興盛。
一聞「金剛經」後,當下即開悟,是頓悟之最佳例證。
雖不識一字一介樵夫,但亦能契悟心法,表佛法平等,人人皆能成佛。
慧能之前,禪宗為代代單傳,稱為靈山單傳期 (註五)。慧能座下,開悟弟子數十人,皆能獨當一面,廣傳頓悟心法,故禪風遍全國,奠定禪宗在歷史上巨大的影響,此期稱為曹溪普傳期。
因祖師們教導的方式,風格不同,逐漸衍伸出禪宗的五家七派(註六)

神秀大師  深得朝廷敬重,弘揚漸修法門,與慧能合稱「南能北秀」或「南頓北漸」,然其禪法,二傳即止,未有長遠之影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