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尊重他教


佛不但准許弟子自由思考,他的寬大為懷,尤令研究佛教史的人吃驚。有一次,在那爛陀城有一位有名而富有的居士,名叫優婆離。他是耆那教主尼乾若提子(摩訶毗羅(注3)的在家弟子。摩訶毗羅親自選派他去迎佛,和佛辨論有關業報理論方面的某些問題,想將佛擊敗,因為在這些問題上,佛的觀點與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討論的結果,優婆離卻相信佛的觀點是對的,他老師的看法反而錯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優婆塞)。但是佛叫他不要急於作決定,要慎重考慮一番。因為「像你這樣有名望的人,審慎考慮是要緊的。」當優婆離再度表示他的願望的時候,佛就要求他繼續恭敬供養他以前的宗教導師們,一如往昔。

在公元前三世紀頃,印度的佛教大帝阿輸迦(阿育王),遵照佛陀寬容諒解的模範,恭敬供養他廣袤幅員內所有的宗教。在他雕刻在岩石上的許多誥文中,有一則至今原文尚存,其中大帝宣稱:「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應如理尊重他教。這樣做,不但能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別的宗教盡了義務。反過來做,則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也傷害了別的宗教。凡是尊重自教而非難他教的人,當然是為了忠於自教,以為『我將光大自宗。』但是,相反的,他更嚴重地傷害了自己的宗教。因此,和諧才是好的。大家都應該諦聽,而且心甘情願地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

在此,我們要加一句話,就是:這種富於同情瞭解的精神,在今天不但應當適用於宗教方面,也適用於其他方面。

這種寬容與瞭解的精神,自始就是佛教文化與佛教文明最珍視的理想之一。因此,在兩千五百年漫長的佛教史中,決找不到一個佛教迫害他教的例子。佛教也從來不曾因為弘法或勸人信佛而流過一滴血。它和平地傳遍了整個亞洲大陸。到今天已有了五億以上的信眾。任何形式的暴力,不論以什麼為藉口,都是絕對與佛的教誡相違背的。

注3摩訶毗羅是耆那教創始人,與佛陀同時,
-----佛陀的啟示
作者斯里蘭卡南傳聖僧羅侯羅.化普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