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宗道殿流的現象探討\ 普光 撰


一、何謂準提宗?


凡教義之宣佈、儀式、行事之內容等皆相同者,即同屬一宗派。


宗者:尊也,主也,要也,自己尊崇主張之要旨也。輔行一之一曰:「宗者,尊也,主也」玄義一上曰:「宗者要也。」


自家以一己之見判諸教之宗旨者。此又有二種,一單於諸教上判定之者,如永明之三宗乃至賢首之十宗是也。一於已成之自他宗而判定之者,如日本弘法之十住心是也。


顧名思義,以修持準提法為主的群體,有一獨立之判教思想體系,其獨特的修持儀式,有一群依循此體系的人,則可謂為宗派。


所謂宗的意義並非欲撕裂佛教,分門別戶,自立山頭之意。而是對於佛教發展現象的一種「分類學」。


故以專修專弘準提法之道場學派,皆可謂:「準提宗」。如近代之首愚法師建立之十方禪林以專修準提法為主,雖然並無宗派之名,卻有宗派之實。


「宗」的意義可說是「某種學派志同道合者聚集」之謂,在普賢品中說:『所有與我同行者,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這樣的意思也就是同樣的法門學修者共聚一會,也就是實質上宗派的意義。


而準提宗的意義就是說,以修持準提法為專門的群體。如淨土宗,就是專門修持研究極樂法門的群體。華嚴宗就是專門修持研究華嚴經的群體。也就是類似現代的專門學院之意。


然而一宗派是否成立,端看其是否有其獨立的思想體系。就此點來看,準提宗之獨立體系則必以遼代道殿大師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以下略稱《心要集》)所揭示的思想體系為宗旨,方能確立一個宗派的健全體質。因為就印度的準提經的文獻而言,大抵是雜部密法的一個範疇。而《心要集》則是漢化的準提法,有其獨特的思想內涵。比如淨土宗本來在印度並非一獨立宗派,而到了中國後,因為修持者眾而漸漸形成了一股本土化的勢力,後代學者便將此潮流現象歸納為淨土宗。


本文所說準提宗的意義也就是,一群以修持準提法為專修專弘的團隊所形成的一股潮流而言。


二、何謂道殿流?


然而準提法的體系眾多,特別提出道殿流的說法,其實是為了方便對於紛雜的體系中作分判觀察


其實提出這樣的看法並非筆者標新立異,而是早已經存在的現象,只不過沒有人對於此現象給予系統上的定義。


如佛教學者藍吉富教授曾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與準提信仰》一文中提到:『依筆者所見,《顯密圓通》一書所提出的理論與實踐體系,已經勾勒出一個新宗派的雛形。後繼者如果能將它發揚光大,則一個名為「顯密圓通宗」或「準提宗」的新宗派的成立,並不是不可能的。』


故可知道殿大師提出的準提法的整理,實足以成為一個獨立的修持體系。而後代確實也出現了以道殿大師的《心要集》為專門修持的現象。
在文獻中我們看到的,如了凡四訓的作者,也是以《心要集》作為修學的圭臬;而準提心要(施堯挺著)、準提淨業(謝於教著)、準提聖誕儀(百丈叢林清規)也是以《心要集》為架構的修學體系。


近代則是以十方禪林的道殿流最為著名,另外諾那活佛所傳之準提法也是道殿流的修持儀軌,台灣光泉寺全度老和尚所傳準提法也是以道殿流的體系為主(其師承法賢,即是諾那活佛一脈)


中國的吉祥上師(高七師)專門提倡道殿流的體系,台灣清明寺的持教上師也以修持道殿流為主。


可以說唐代之後,準提法的流派已經大致匯歸於道殿大師的體系中。這是古來已有事實的現象而非現在才有的創立。這是一種趨勢也是本尊度化眾生的方便。


(一)道殿流的思想特色


本文對道殿流只做大略之探討,因為其精微之處並非三言兩語可以透徹。


1、以華嚴五教觀判釋顯密二教


(1)判釋顯教


此書中關於顯教心要的部分是採取華嚴宗之教判論述,將釋迦佛創教以來之不同流派與教義分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


在「初顯教心要者」,一段文中提到:


『且初顯教心要者。謂賢首清涼。共判如來一代時教而有五種。』


由此句可看出道殿大師是採取華嚴的判教法來作為其論的架構。


在後文中道殿大師將顯教的分判列出為:



1)小乘教:謂阿含等六百餘卷經。婆沙等六百餘卷論。說一切法從因緣生。明三界不安。了人空真理。修自利之行。忻小乘之果。


2)大乘始教:又分為兩種:


甲、法相宗:謂深密佛地等數十本經。瑜伽唯識等數百卷論。說一切法皆是唯識。了二空真理。修六度萬行。趣大乘佛果。於中多談法相之義。


乙、無相宗:謂諸部般若等千餘卷經。中百門等數本論文。說一切法本來是空無始迷情妄認為有。欲證菩提以為所得。修習萬行。於中多談無相空義。
斯之兩宗。皆是大乘初門。故名曰始。始者初也。


3)一乘終教:謂法華涅槃等四十餘部經。寶性佛性等十餘部論。說一切眾 生皆有佛性。從本已來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無始迷倒不自覺悟。欲成佛果須先了悟自家佛性。後方稱性修習本有無量妙行。多談法性是大乘盡理之教。故名曰終。 終者盡也。


4)一乘頓教:謂楞伽思益經文。達磨所傳禪宗。說一切妄相本空真心本淨。元無煩惱本是菩提。唯談真性不依位次成佛。故名曰頓。


5)不思議乘圓教:謂華嚴一經。十地一論。全說毘盧法界普賢行海。於中所有若事若理若因若果。一具一切重重無盡。總含諸教無法不收。稱性自在無障無礙。迥殊偏說故名為圓。』


道殿以華嚴五教判教法大略拈出顯教心要的系統,並顯示出道殿其思想即是以華嚴圓教思想為主軸。依此架構再鋪陳出顯教心要的種種住心境界、種類及修持方法。


2、判釋密教


在密教心要的部分道大師以問答的表述方式將圓宗的思想導入陀羅尼教法中,而認為圓宗可分為:「顯教的圓宗」,及「密教的圓宗」。
如下:


『問曰:賢首大師等。但判華嚴經為圓。餘教皆非。今判陀羅尼又是圓教。豈不違賢首等耶。


答云:圓宗有二:


一、顯圓。
二、密圓。


賢首但據顯教。正判華嚴為圓。今神變疏鈔曼荼羅疏鈔。類彼顯圓判斯密教亦是圓宗。顯密既異。乃諸師無違也。』


由上文可看出,道殿認為圓教的思想也可以用來作為認識陀羅尼門的一個判別系統。


另從《下卷》來看。道殿亦運用了華嚴五教的思想來解釋陀羅尼亦分為五教:


在「問答密咒法器勝劣者」一段文中說到:『


問曰:「上之十門盡敘述圓教中真言,為當一切真言而有勝劣,五教各不同耶?為復一切真言而無勝劣,皆是圓教耶?」


答云:「准神變疏而有二門。


一、隨他意門:


一切真言而有勝劣,諸部不同,又清涼疏主,於經律論三藏之外立一雜藏,收陀羅尼而成四藏。
三乘各四,成十二藏,既三乘中各有陀羅尼,例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咒也。


如諸阿含經中咒,即是小教。
諸般若經中咒,即是始教。
金光明經中咒,即是終教。
楞伽經中咒,即是頓教。
大乘莊嚴寶王經中,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是圓教


梵語陀羅尼,此云:「總持。」即以教理行果四法為體。


五教中陀羅尼,各總含攝當教中教理行果也(五教勝劣今舉喻況之,令初學易知。一、小教如鐵;二、始教如銅;三、終教如銀;四、頓教如金;五、圓教似如意珠)。


二、隨自意門:


一切真言更無勝劣;皆是毘盧遮那大不思議祕密心印(一代教中乃至鬼神所說真言,皆是毘盧遮那如來,欲普門益生,全體變作彼鬼神類而說真言,非實鬼神能說真言,餘類皆爾)。


又賢首清涼以義判教,一經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經中真言,皆是圓教。一切真言名總持者,能總含攝無盡教理行果也。實而言之,雙用二門妙契佛心。


故《神變疏》云:「真言行者。能於差別中解無差別義。於無差別中解差別義。當知是人善達真言相也。」』


此段道殿依據神變疏(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疏)的概念,用兩門分別解釋真言亦分為五教的概念。


在隨他意門中說到:三乘中各有陀羅尼,以此推知五教下亦各有密咒。所以他把五教底下所說的密咒引用華嚴五教觀的立場解釋,而說有五教之咒:小、始、終、頓、圓。


並且以五種物品來表示五教陀羅尼的勝劣,如:
小:鐵
始:銅
終:銀
頓:金
圓:如意珠


可知其認為圓教之陀羅尼是最圓滿、最殊勝的。
但為何第二段又說:『一切真言更無勝劣,皆是毘盧遮那大不思議祕密心印』?這是他從圓宗的思想出發來看所有的密咒,如他舉:『賢首清涼以義判教,一經之中容有多教,即知一切經中真言,皆是圓教。』


所以這是從圓宗的解釋方法導入密咒教裡,所以道殿認為以此「一中容多」的論點來看,也可以說所有的咒都可稱為圓宗之咒。這就是其以二門角度所述圓融的態度。


3、抉擇顯密圓通心中心要


(1)顯教方面:


道殿大師最為推崇華嚴,而華嚴其中最津要是:『普賢行願品』,他說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他說顯教中雖有五教的不同分別,但屬華嚴經境界最高最微妙。是諸佛菩薩的心髓法要。包括了三藏五教的教法。


又言:華嚴經梵本有十萬偈,中土已翻譯的有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雖然他的文義很廣博,但其中唯有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的關鍵修行的樞紐。


(2)密教方面:


道殿大師說密分五部,而准提一咒最靈最勝,而准提諸譯中又以善無畏大師所譯:『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為提綱契領的法門,讚為:『諸壇之領袖,七眾之藥餌』。


這裡道殿大師即是說:


『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萬偈之多,漢地已翻譯的有各位大師的種種版本,雖然儀式有點不一樣,但這些經典之中就屬善無畏大師譯的:「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總攝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譯本,是准提法種種壇城中作為主導的一種壇城法,也是能廣度七眾的法門,因此,可以流傳及以此為依怙。東夏的高僧大德沒有不依此法而持誦的。』


根據道殿大師的結論我們可以將其論點歸納如下:


(甲)心要:


顯圓:華嚴經{顯教中雖五教不同。而華嚴一經最尊最妙。是諸佛之髓菩薩之心。具包三藏總含五教}


密圓:準提咒{於密部中雖五部有異。而准提一咒最靈最勝。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命。具包三密總含五部}


(乙)心中心要:


顯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或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等。雖文義廣博。其中最津要者。唯別行普賢行願品一卷經文。是華嚴之關鍵修行之樞機。可讚可崇。西天道流無不依之修行也}


密圓:七俱胝獨部法(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有諸師諸本。雖儀式稍異。其中最綱要者。准唐善無畏三藏所譯一卷經文。是諸壇之領袖七眾之藥餌。可傳可尚。東夏高德無不依之持誦也}


(二)判教體系


1、道殿流判教體系圖如下:



2、依心要集架構之準提修持次第解析(清晰圖下載





(三)道殿流的修持特色:


(1)修持的次第


道殿流之儀軌與印度準提法之方式略有不同,其總集準提各體系之經典而以獨部法(道殿流認為最精要之修法)為主:


1、淨法界真言
2、護身真言
3、六字大明真言
4、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真言
5、大輪一字咒


其功德在此則不贅舉,請自行參閱原典。凡是依循此項儀軌修持者,皆可謂廣義的道殿流



(2)最簡便的修法


道殿大師認為,若是沒有修持條件,最低限度也可以只持「準提心咒」即可。


心要云:『上來次第持誦至准提咒,若不能結得准提印者,但以左手作金剛拳印,右手持珠誦之。或不能從前淨法界真言等次等持誦者,只持准提神咒。更或根鈍不能具受此准提者,只唵字已下持之。唵字已上是歸敬詞,唵字等是正咒也。


其實道殿大師雖列出持護身真言、六字明咒、準提咒、一字金輪咒,但其實他提倡的是準提咒,可從以下一句中看出:『如上雖有數道真言。皆是持誦准提真言之次第。』


他提出的另幾個咒只是作為準提咒的次第,重點其實是在於準提咒



(四)道殿流的獨部法


依據版本:道殿流的獨部法所依據的版本是出自於房山石經,《房山石經》的遼代刻經所用的底本正是《契丹藏》。這個事實已被山西應縣木塔中發現的《契丹藏》所證實。《房山石經》的遼代刻經實際上是—部《契丹藏》的覆刻本。


房山石經包容了佛經的經典要著,所刻佛經多為歷代善本孤本。如著名的久已佚失不存的唐代欽定開元大藏經和遼代《契丹大藏經》,都是當今絕世不傳孤本,它是校勘歷代木刻藏經字句脫誤舛訛的最好版本。


由上述中瞭解到,房山石經的重要與價值及公信力,再來看《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有引用到關於獨部法的版本,其實是來自於「房山石經的版本」,道殿大師是依據此版本的。因為《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某些引用的「獨部法」經文都跟此版本一樣 ,如《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云:『若有無福、無相,求官不遂,貧苦所逼者,常誦此咒能令現世得輪王福,所求官位必得稱遂。』


而房山石經的《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真言 獨部別行》:『若復有無福無相,求官不遷貧苦所逼,每十齋日常誦此咒,能令現世得轉輪王福,所求官剋當稱遂。』


而日本大正藏的《七俱胝獨部法》是寫:『若復有人無福無相,求官無遷貧苦所逼,每十齊日常誦此咒,能令現世得轉輪王位,所求官克當稱遂。』 (註:「齊」在古字中通「齋」)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跟《房山石經》都是講:『輪王福』而大正藏的獨部法是記載:『轉輪王位』。


在《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有一段提到:


『此咒(指准提咒)於南贍部洲有大勢力,移須彌山竭大海水,咒乾枯木能生華果。何況更能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


而另一段:『今為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飲酒噉肉是其常業。雖逢僧人教示,習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咒法救脫,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其有齋戒清淨依法持誦者,更為勝妙。故准提經云:何況更能結齋具戒,依法持誦不轉空身,往第四天得入神足是也。』


找遍經文皆無此記載,原來與房山石經記載應該是一樣的。


房山石經的《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真言 獨部別行》:『何況更能結齋具戒依法持誦。不轉肉身往第四天得大神足。』


為何道殿大師是講『不轉肉身得大神足往兜率天。』 有可能是指:『不轉肉身往第四天』欲界第四天正是:兜率天。 否則藏經中就找不出類似的記載了?


藍吉富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與準提信仰》 言:『關於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作者的年代問題,已可確定的是所屬朝代。他的著作時代是遼代,而且可以確定是在遼道宗之時。』


而 此時正是同於《契丹藏》 約在遼興宗(1031~1054)時開雕的年代。又名遼藏。它在《開寶藏》天禧修訂本的基礎上增收了《華嚴經隨品讚》﹑《一切佛菩薩名集》﹑《隨願往生 集》﹑《釋摩訶衍論》﹑《大日經義釋》﹑《大日經義釋演秘鈔》﹑《釋教最上乘秘密藏陀羅尼集》等當時流傳於北方的特有經論譯本﹐先後歷時30餘年刻成。


由以上文獻我們可以知,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是引用《契丹藏》的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真言 獨部別行》的版本。


三、道殿流方興未艾


自唐代後準提法大略翻譯完成後,其雛形也已經完成,然而因為種種原因,準提法並沒有得到很完整的發展。到了遼代也許是因緣際會,也許是世尊的懸記,本尊的加持,出現了道殿大師振興準提法門。這是在漢地中,唯一本土、系統化的密法。唐密到了日本也因為空海大師而出現特殊的十住心判教,這也是與原本宗派不同的特色。而準提法也因為道大師而展現出不同的樣貌,更適合末法眾生根性,很多修持道殿流的道場並不知體系之分別,其實早已經倘佯在道殿流的法流中,形成一股潮流勢力。


道殿流的思想有其適應眾生之處,為眾生所需故不曾被淘汰,在元代的大寶法王八思巴弟子廣福大師,曾經認同《心要集》而將其收錄於藏經中。這是以一個密教大師的觀點而認同《心要集》之價值的肯定。


故道殿流在實質上是幾百年來修持準提法的重心,也是後世弟子得以依循的思想體系。其已將準提法融會貫通,更將獨部法的特色發揮無餘,也提出一種簡單的修持方式。可說是將準提法依照漢人好簡之個性作一整理,並且提出一個準提法門的次第行法,得以風靡於漢人佛教界。漢地後世修持準提法多以此「顯密圓通體系(道殿流)」為主。


此書分判顯密佛法,提煉密圓准提,總攝一代時教,明指未來薄福惡業迷子歸途,暗契祇園釋迦如來說法本懷;三根普被、不簡淨穢,總集准提法之大成,居功厥偉,堪稱開宗之作。


道殿大師融合顯密及準提法的精華與優點,創造出適合漢人修持的方式,以此廣為流通,並為後世的準提法流傳建構立下不朽的根基。《心要集》所作可謂上契聖意(世尊憫念末法所說),下化眾生的貢獻。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ex/1/ex1_70.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