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發創造力  (下集)


○○七年四月二十八日講於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鄭育能教授(成大航太工程系 教授)  主講


呂妙香  整理   徐果和  校稿



世間的事物都有成,科學的發明、創意和創造其實也是如此,但其排列則是:空、壞。是指萌芽期,對某種發明來說,在空的時期中,所有的有情眾生的靈感和創意雖產生,但因緣不足,沒有辦法進一步發展到具體的階段。可是一旦有某一眾生產生相關的想法後,就會在真空中透過各眾生的心迴盪不已,不會消失。因為生命是無始無終的,故所有可能的靈感和創意,是本來就存在的,是自性的一部份。如此再透過腦力激盪,互相交流,慢慢地累積起來。


在成的階段,會由某些有緣眾生一齊將之落實,在住的階段將有極多的眾生使用之。文明消失後,或該種工藝不被重視後,則因緣消散進入壞的階段。


再讓我們從因果來看創意創造,在成的初期,可能會有某些眾生產生,先提出該創意,但創意尚未完整或因緣尚未成熟,其創意不易被肯定。或者雖然創意完整,但福報不足,被他人搶先發表(但請注意,只要在心中提出某種創意,不論有沒有發表,或發表了不受重視,然而在有形無形中,就已將此創意傳遍所有眾生的心中)。這些發展是因果律的自然現象,我們不應執著一定要從創意之中得到好處。若以此成就不一定要屬於我的心態,積極地以本文所講的方法去尋找靈感,完成創意,則其過程和修行沒有兩樣。從生命無始無終的角度看,其功德自然是不可思議。也就是說我們不應該斤斤計較,必須常常自我勉勵,當作是回報眾生的恩典。心中不以利己為出發點,就將不會受到傷害,反倒冥冥之中也可以消除許多的惡業,於日後享受善業的果報。


上面所提的重點是:「講創造、創意,要先了解所有的想法不全是自己產生的,都是眾緣和合而產生的。」就像牛頓,在萬有引力定律的創造過程,二十幾年來不斷地被他的老師批評,表示他不是一下子就成功的,甚至到了成功階段,還發現很多錯誤,也被人批判。這說明所有的偉大創造發明都是經過千鎚百煉,不斷的修正後所得到的。我們必須要了解這當中的因果關係,知道創造是許多眾生無始劫來累積的成果,本來就應該要和許多人分享的。但當好處被別人搶先拿走時,若很生氣,負面的能量就會集中在自己身上。目前許多許喜好創新的專家、學者,常會感覺事事不順心、身心處於不安狀態,建議轉以利他為出發,則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轉折。


因為所有可能的靈感和創意,是本來就存在的,是自性的一部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者若能和自性相應,跟眾生相應,靈感就有機會達到因緣具足的條件,從而在其心中出現。請注意,它是被引導出來的,並不是發明者或創造者把它創造出來的。基於此點,若我們要補捉靈感,和無情界眾生產生互動,其效果最好,因為容易進入移情忘我的狀態。常人不易在吵雜環境之中,和有情眾生的內心深處互動(需透過修行學習的手段才較有可能)因此,如果我們要捕捉靈感,最好去野外旅行,這樣比較容易進入忘我的狀態。


接下來談創造力開發的過程。創造力的開發要素有以下幾點:


1. 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學問、技術、常識等。隨後要忘記它們,才能消化,一段時日後,才能善巧應用之。以促成因緣成熟。


2. 樂善好施,使自己的福德因緣具足。


3. 學習正確修行法(不應主動控制呼吸,也不可有所求),才能引出少分的自性流露。


4 學習如何引出無師智、自然智、一切智,和如何開發創造力。


以上是說,想要擁有創造力,除了努力學習,還要做好事,甚至修行,這樣才能引發出好的創造力。


創造力的開發大約可分為下列幾個過程:第一,想要具有能力,就要先努力,才能培養出創造的基本能力。第二,必須要有好奇心,才能有形無形的掌握各種契機。第三,勤於蒐集資訊,並讓心靈長期的沉澱,在內心深處不斷的收集資訊、過濾和研究。第四,因緣和合的際會之下,開發出關鍵性的創意。第五,長時間再研究與修正後,在累積很多的小創意之後,才能產生結果出來。



接著講心的運作和創意的關係。當你有一個創意出來之後,它的成功率不會超過千分之一,所以要經過比對,不斷的改進,成功率才會提昇到十分之一以上。我們在身心安詳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達到這個目的。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的心有幾件事要做:維持身體的正常運作、與週遭事物互動、思考已解決和未解決的問題、尋找有趣的事物、回想過去等等。其中思考已解決、未解決的問題,是以過去的經驗記憶為藍圖,去進行構思的動作,在身心安定不需要作許多其他事時,可同時進行極多的構思嘗試。當心更沉時,不但自己的頭腦可以使用,也可以運用其他和自己的腦波達到調和狀態的眾生,以便進行「需要以滿足實際世界的法則與因緣的嚴苛標準,在腦中作初步篩選,和不斷的嘗試與改進」等工作。進入開啟智慧的禪定狀態,依佛經所示,甚至可以運用無情眾生。這指出一個可能性,常人當心處在深沉狀態的時候,就會具足以上的能力,這是創造力最神奇的地方。


為我們所用的有情眾生(包括所有的冤親債主)不會因我們使用其身心,有任何的覺知或障礙。愈是和我們有深刻關聯的親人、或結怨愈深的冤家,和我們的因緣越深,所以其身心越能為我們在安定、禪定之中所用。故我們不可傷害我們的親人和冤家,傷害他們等於大幅度減少我們的創意開發能力。因為禪定的深度愈深,所能相應的範圍越廣大,我們對靈感測試的次數和頻率越高,創意成功率當然更高。故在創造或是學術研究上,很重要一環就是:「自我沉澱」,事實上它就是指禪定狀態,讓腦中的潛意識自動應用腦中的知識,去大量進行測試和改進。沉澱愈久,所跰出的果實將愈甜美。


    再舉一個例子。有些政治人物很喜歡運用群眾催眠術,他講什麼,下面的人就跟著他做就對了,他知道怎麼運用別人的頭腦,甚至可以指揮他。而我們在創造的時候,不應該想指揮別人,但卻要懂得活用各種資源。假如我們能夠開悟,按照佛經所講的,你不僅能感受到有情眾生的心念想法,並能做適當的運用,連無情眾生的心念你都可以感受得到,心的運作過程就是如此地不可思議。


    總之,不論是從創造的觀點來講,或是從學術研究層面來看,創造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自我沉澱」,讓心沉靜下來,不但可以運用到自己的頭腦,也可以運用到別人的巧思,如此一來,創意就會源源不絕。就像之前向各位提到的牛頓,他為了創造幾個大的運動定律,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進入像瘋子一樣的沉靜狀態,周遭的一切資源他都拿去用了,他不斷的嘗試,不只用自己的想法,也參考別人的想法。同理,假如你沉澱夠久,果實會變得很豐碩,這是很奇妙的事。


    另外跟各位報告我治學的方法,給大家作個參考。第一,要努力用功。研究學問,要了解整體發展的全貌,學術上稱之為「整體概念」,這是要經過長久的沉澱和耕耘,才會有結果。第二,要蒐集足夠的資訊。真正要做研究,一定需要大量的資訊。現在有Google等網站,因此要上網搜尋資訊實在非常容易,滑鼠按鍵一按下去,想要幾筆就有幾筆。


    持續不斷的蒐集資訊,多看、多學,長久下來,大概就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產生整體的概念。此一時間內會出現許多的新想法,不應該開始嘗試它們對或不對,只要將之記下來,因為此時其成功率還不高。有了概念之後,還要繼續蒐集文獻,在隨後的幾個月之內,放空自己,讓心真正靜下來,其後產生的新想法也需再三推敲才能去做,這樣成功率就大大地提昇。總之,創造力的開發,跟我們心靈的清淨與否有直接的關係,如果我們的心力足夠,周遭一切都可成為靈感的來源,此時創造力就能真正開顯出來。


    最後我再度強調,當我們想學一些技能的時候,若我們能有效地運用佛法,保持自己身心的安詳,即使短時間內未能達到預期的狀態,只要能掌握「放鬆」的原則,這就是未來產生創造力的契機。假以時日,自然創造力就會源源不絕而來,祝福大家馬到成功!


 


問與答


 


問一:請問家長應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如果用「沉澱」的這種方法,就讀小學或中學的孩子可能不太容易配合。


答:正好相反。小孩子的創造力是無限大的,可是有些老師跟家長卻常不自覺中,在摧毀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小孩子對自己的創造力沒有信心。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讓他放鬆心情。


    小孩子通常不太懂得去深入思考,不像我們大人,會重複想很多東西,會較量好或不好,偏偏創造力跟我們的想像剛好是相反的,我們所想到的東西,都是已經存在的事物。所以幾乎所有的家長在指導孩子時,都用現有的框架去框住孩子,限制他的創造力。


    對孩子來講,常常只要讓他沉澱數個晚上就夠了,反倒是我們當家長的或是年紀比較大的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去沉澱。剛剛提到的,牛頓在二十歲左右做出人類文明最重要的發現――兩個天體之間,假設引力跟它的距離成反比的時候,它的運轉軌道是橢圓形的,這個研究如果是在他四十歲的時候才去做,可能會做不出來。也就是說,年紀越輕的人,創造力越好,因此我們不要去壓抑孩子,只要適當的引導他就夠了。


   「犯錯」,是學習上很重要的一個關鍵。許多的成功往往是無數次的失敗所累積出來的。可是以我們現在的教育制度而言,孩子考試考不好,常被認定就是壞學生,就是放牛班的學生。使孩子沒有機會「犯錯誤後再接再勵地學習和改正」,扭轉頹勢以深入地瞭解所學的程度,實在是相當可惜的。我們常會鼓勵孩子成績要好,這是社會制度的問題,大多數人太重視筆試成績。為了彌補這種不足,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我們應該鼓勵他:「只要盡了心就好!你從這邊學到一些事物,以後你就有能力用到它。」


    對孩子的教育,適度的引導是重要且是必須的,讓孩子記取經驗與教訓,有些東西就會成為他的本能反應。關心孩子是對的,但過度的關心和指導,用別人的標準去批判他,反而會把他的創造力給抹煞了。


 


問二:請問有沒有什麼比較具體的方法可培養國小孩子的自信心?


答:我個人覺得孩子犯錯的時候,除了給他適當的處罰外,最好再加上一些合理的安慰。譬如說:當小孩被火燙到時,他會大哭,他犯了這個錯誤已經很糟了,需要你的安慰,假如你對他說:「喔!好可憐!我知道那很痛,是不應該去碰觸的。相信你以後會比其他小朋友更小心,不會再被火燙到了。是不是?」當你給孩子的不只是安慰,而是肯定與鼓勵的話,他的自信心無形中就會增加。


    每一個班級都只有一個第一名,如果大家都想爭第一,多數人一定會失望。大部分的孩子對考試或做其他事,都很難得是第一。所以此時應該鼓勵孩子:「雖然你現在不是第一名,但是你得到了最好的禮物,那就是:欣賞別人的成就,接受自己的挫折,由此改進自己,這是值得恭喜的。」如此在他表現不好時,適時給與正確的指引,從此之後他可能和你成為最可靠的朋友。


    我們從許多例子知道,一個從小極度聰明的小孩子,長大後常難陪在父母身邊。所以不必羨慕別人的小孩有多好,要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常聽他的心聲,常以佛法幫助他。孩子是否有成就,決定於他的自信心,而他的自信心取決在他小時候犯錯時所受的引導,因為以鼓勵的方式,將正面的讓他往正確的路途走。也因為如此,他的一輩子都會和我們有心連心的親蜜關係,即使一時不能常在一塊,也常常會有連繫的。


    小孩考試成績不理想,我想絕大部分的家長不會去安慰、鼓勵孩子,甚至還會責備他為何不用功。他在學校看到成績好的同學的得意神情,心理已經很難過了。若我們再責備他,會使他在幼小的心靈中,倍覺失落與挫敗的傷感。我們若能調整心態,面對孩子的犯錯,溫婉的指正他的缺失,讚賞他的努力,相信他的自信心,必定會逐漸建立起來。


 


問三:請問教授,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別人肯定你的創意?因為現代人往往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可以像牛頓一樣,花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讓別人來接受你的創意。請教授分享一下您的想法。


答:一般來講,要很快享受到你自己創意的成果是很難的事情,尤其是你想要那個成果,通常是不順心,這就是佛法講的「八苦」裡面的「求不得苦」。如台灣諺語有云:「錢四腳,人兩腳」,你怎麼追錢都追不到。但是反過來,你讓它追,它就會跟過來,這句台灣的古諺很有道理,跟佛法講的八苦是相應的。


    今天,假設我有個創意,我就直接動手去做,以服務大眾的心態去做,而不計較成果,應該是你的,終究是屬於你;不該是你的,強求也求不到。想要讓自己的創意能被大家接受,一定要在創造過程中,不斷地嘗試與改善,等到有適當的時機,再將它發表出來。如果你刻意的想要尋求利益,如此地有所求,其結果往往會跟「求不得苦」相應。就像我剛才所講的,有些人身心不安,是因為他們太期望在意他的研究成果,很快地被眾人所知。假如我們的創意被他人所奪,不妨當作那是償還宿債,這樣想,就不會讓自己陷在低潮和痛苦中。而且每一個創意的後面,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新創意產生出來,縱然你曾遭受挫折,但得到激勵的機會卻更大,後面的創意也就彌足珍貴了。( 全文完 )


 



請點進加入宏元的奇摩家族,會以家族信與您分享精華圖文、影片、佛曲MV及贈送結緣品消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宏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